文言文三年级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1. 守株待兔的公开课怎样教学

《守株待兔》公开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本寓言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材分析:《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偶然)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播放动画片。2、揭题。

板书:守株待兔。解题: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初读课文,质疑课题1、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谁守株待兔?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2、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面。翻开书,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也可以问一问同桌或者老师。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板书:种田人2、种田人正在种地,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3、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想一想,“撞”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出示生字卡片:“撞”,读。组词。

4、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儿童”的“童”加上提手旁,就是“撞”。一个儿童伸出手,就是“撞”。

儿童伸手撞一撞。读“撞”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5、齐读第一自然段。

6、老师刚才听你们在读中,有同学把一个字读错了。(出示字卡:窜)他读成了“串”,对吗?谁来纠正?生:这个字读“窜”。

组词:窜逃、流窜、乱窜7、“窜”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8、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生:飞快地、像闪电一样地、慌慌张张地……9、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10、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这段内容呢?谁来试着读一读?11、声音真洪亮,读得也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读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我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12、生评价老师的读生: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13、大家听得真仔细。

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就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白捡”什么意思?板书:白捡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不费吹灰之力。 2、指名读这一句话。

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生:乐滋滋。3、“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生:很高兴。

(露出高兴的神情)4、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来乐滋滋地说上两句? 生:(手拎野兔)哎呀,你看我今天运气真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今天回去得好好吃一顿。生:(手拎野兔)我今天没想到能捡到这么肥的野兔,让我把它拿到集市上卖了,买两斤酒喝。

5、我们一起乐滋滋地读一读这句话吧。6、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谁知道?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7、读句子。(读时强调了‘每天’)8、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9、个性化朗读句子。10、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生:不会!11、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

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偶尔。生:偶然。

(板书:偶然)。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种田人他知道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吗?生:不知道。

2、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

2. 寓言《守株待兔》教学过程

《守株待兔》教案 作者:罗海燕 教师风采来源:市一小 更新时间:2006-5-24 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1、2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或听过哪些寓言故事呀?这些寓言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看看这则寓言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板课题,识记“守”) 2. 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边听边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交流(板:百捡野兔 整天坐等 庄稼全无) 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 2. 检查字音 三.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段: 过渡: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野兔呢?这只野兔又是从哪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1) 全班读 (2) 指名交流 (3) 在书上标示出“窜”“撞” (4) 识记“窜”“撞” (5) 给“窜”换词。 (6) 自由练读(用较快的速度读) (7) 指名读 2. 学习第二段: 过渡: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是不是天天都有的呀?那种田人对这件偶然发生的事他又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 (1) 默读第二段 (2) “种田人怎么做的” 指名读 “白捡”的含义 指名读 全班读 (3)“种田人怎么想的” 看图说话 他还会怎么想呢? 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他白捡了一只野兔,心情怎么样?(乐滋滋,用“乐滋滋”说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指名读 (3) 师生配合读 3. 学习第三段: 过渡:真的有那么好的事吗?这个种田人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1) 自由读 (2) 指名说 (3) 全班读 (4) 师读漏“整天”,为什么要加上“整天”,从“整天”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5) 看图: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想怎么劝劝他呀? 4. 学习第四段:引读 5. 这个故事学完了,你现在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四.寓意 五.小组合作表演 六.指导写字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读9 个生字,1 个多音字,会写6 个字,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分析合体字字形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主动努力做事,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二、教学重点1.会认读9 个生字,1 个多音字,会写6 个字。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守株待兔”成语的含义以及告诉人们的道理。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朗读课文录音带,投影片,生字卡,作为奖励用的绿、黄、红色星若干颗。

五、教学时数2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故事导入。

1.(出示本课的三幅图)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成语故事。

请你看看图中有谁?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为学习课本的规范语言做准备。)2.谁能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以此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故事的主题把握的情况,从而发现学习的小骨干。)

3.借助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4.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5.你们看图后的猜想和给故事起的名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瞧,这是三颗不同颜色的星星(出示星)想不想得到?这是需要经过努力的。

只要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就可以分别得到绿、黄、红三颗星。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先得到三颗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争夺绿星开始。

请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3)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shǒu zhūdàitùɡǔ dàihuānɡ mánɡtáozǒu守株待兔古代慌忙逃走Page 116 of 130zhuànɡ duànjiǎnqǐtù ròudédàopánɡ biān撞断捡起兔 肉(得) 到旁边这些字是我们读书的障碍,要想得到绿星就要先把它们清除。①指名读字词,同学间互相正音。

注意“捡”是前鼻音,“慌、撞、旁”是后鼻音。②去掉词卡上的拼音再读词。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③全班齐读生字词。

(教师要采用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练习。)(4)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哪!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绿星,请大家夸夸自己吧!2.现在我们要夺取第二颗黄星。

(1)请小朋友们自己轻声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多读几遍,读通顺后再接着往下读。

(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兔子是怎么死的?农夫是怎么想的?(3)引导学生朗读“他想,这可是白捡来的便宜,不费一点力就能吃上美味的兔肉”。(要读出农夫强烈的侥幸心理。)

(4)板书:捡(5)看第二幅图,进行发散想象。农夫越想越高兴,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想,他心里在想什么?又在为什么高兴?(农夫为白。

3. 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收获50字

1、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抄i t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袭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百株之类也。

sòng rén yǒu gēng zhě 。tián zhōng yǒu zhū ,tù度 zǒu chù zhū ,shé jǐng ér sǐ 。

yīn shì qí lěi ér shǒu zhū ,jì fù dé tù 。tù bú kě fù dé ,ér shēn wéi sòng guó xiào 。

jīn yù yǐ xiān wáng zhī zhèng ,zhì dāng shì zhī mín ,jiē shǒu zhū zhī lèi yě 。

4. 《守株待兔》古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5. 《守株待兔》古文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守株待兔”其实是说待不到兔 原文表述得很清楚:守株“冀复得兔”,而“兔不可复得”,就是说“守株待兔”是待不到兔的, 作为成语,比喻不知变通也好,比喻不劳而获也好,“守株待兔”都含贬义,是不言而喻的。

行文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守株待兔”,言简意赅,平添文采。同时也要注意到,尚有望文生义、误解误用的情形。

最常见的是,将“蹲坑守候”抓捕犯罪嫌疑人,称为“守株待兔”,类似情形,不乏其例。 比如:“守株待兔”并非我们的本意……在某些交通违法高发地段,暗中执法方式值得商榷,决不能出现“守株待兔”现象;香港不能守株待兔,要发挥香港金融业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高透明度的市场运作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主动出击,吸引更多内企来港上市;采编人员缺乏对节日新闻进行先期策划的意识,而是守株待兔,等米下锅。

“守株待兔”的本义,其实是说待不到兔,使用时不能不注意到这个基本点。

6. 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收获50字

1、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sòng rén yǒu gēng zhě 。tián zhōng yǒu zhū ,tù zǒu chù zhū ,shé jǐng ér sǐ 。yīn shì qí lěi ér shǒu zhū ,jì fù dé tù 。

tù bú kě fù dé ,ér shēn wéi sòng guó xiào 。jīn yù yǐ xiān wáng zhī zhèng ,zhì dāng shì zhī mín ,jiē shǒu zhū zhī lèi yě 。

7.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准备: 1、《守株待兔》动画视频、农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 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 (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

(幼儿猜测) 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8. 守株待兔文言文版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的词语。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释:放下。

冀:希望。

2.解释句意。

(1)宋人有耕者。

宋国有个农民。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3)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这个人的做法对?如果不对,他错在哪里?

答:不对。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劳动,那才是真实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