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大谈上海人,评价上海特点一针见血,他都说了啥?

如题所述

上海和上海人在很多国人眼里似乎是不一样的存在,这个市和它的市民们凭借独特的城市文化习俗脱颖而出,为人津津乐道。马未都先生曾对上海人有很多有趣的评价,对上海的特点评价也是一针见血。

一、上海人非常“细”,说话做事细之又细

都说南北方人是“南粗北细”,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而若论起细腻来,那上海人绝对是魁首。马未都先生评价上海人非常之“细”,所谓细,即一针一线皆可用之到竭,一毫一厘皆可明码标价。用“锱铢必较”四个字来形容莫过贴切。

马未都先生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半两粮票”的故事。在北方几乎是没有半两这个计量单位的,大家买东西都是论斤卖,一般都是直接买二三斤,最少也得一斤。而上海呢,半两粮票能买的东西还不少——一个小馄饨,一个小月饼等等。假使一个北方人去上海,跟饭馆说“来一斤馄饨”,那他面前会上二十来碗小馄饨。

这个风趣的故事也道出了上海人的细。还有一个马未都先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说在上海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候,身边会紧贴着人,尤其是老太太,她就趁你挂电话的那一刹那赶紧拿过去,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省电话费。马未都先生风趣形象的描述将上海人的细描述得跃然纸上。

二、马未都先生认为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结合最好的城市

在关于上海将东西方文化结合最好的这个论点上,马未都先生用天津和北京和它做了一个比较。马未都先生认为上海是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得最好的城市,而天津是将土洋文化结合得最好的城市,而北京也是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东方文化没有与外结合。

因为上海是中国著名的沿海城市,也是最先接触西方文化的一批城市之一,它对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是非常好的。近代上海以十里洋场上海滩的名号闻名世界,那个时候将将被打开国门,上海首先接纳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因素,比如洋装、电话、汽车、小洋楼等等,都是代表。

时至今日,上海依旧是国际闻名的大都市,曾经留下来西方文化被上海接纳并与东方文化紧密融合,形成了现在中西融合的上海。从外滩黄浦江到南京西路再到淮海中路,处处可见中西结合风格的建筑、装饰。上海被誉为“恒新之城”,创新发展是它对自己的标榜,这座国际大都市独有着它的魅力,在东方韵味和西方奇异之间游刃有余。

三、上海人很“有款儿”

说白了就是上海人很有钱。这是公认的,不言而喻。上海人有多有钱呢?打个幽默的比方——想在上海买一套房,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市民别说打一辈子工,就是打十辈子工也未必能买到。这并不是夸张,上海的确是寸土寸金,上海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天价跑车。

上海之所以这么富,其实和上面说到的它最先接触世界上最先进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早期大量的外资流入和工业创办是上海的基础财富地基,作为经济枢纽城市上海富的理所应当。如果你去到上海,看到那些高大的富丽堂皇的建筑,你可能会以为那是名胜古迹、遗留下来的私人公馆之类,但其实它们很有可能是银行。

这样一来,上海人自然也就财大气粗,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本。而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之后呢上海人就对生活水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吃穿用度都要最好的最先进的,一般的东西入不了上海人的眼。当然同样的,一般的普通人也入不了上海人的眼。很多人说上海人排外,其实,更近乎于人们将物质基础之间的差距物化了,拉大了。

总之马未都先生对上海和上海人的评价特别到位,作为一个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上海人,可以感觉到上海其实是融入马未都先生身体里的,就像别人形容马未都先生的那样——他看到上海饭店投机取巧将带鱼斜切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而一个真正的北方人又怎么会细腻地在意到这个细节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在圆桌派的一期视频中,马未都跟一个上海老知青讨论“上海人精致/精细”的问题。马未都说上海人的衣食住行比较精细,不管是吃饭还是喝咖啡,都是传承传统老上海式的海派文化。

马未都大谈上海人

马未都认为最早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是本地人,北京,上海最初都是本地人开车的。但是到了后来,才出现外来人在本地开出租车。马未都第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车时,差点跟司机打起来了,因为上海的司机有点“特别”。

马未都说:“我的普通话没有问题,大不了说慢一点,但是上海的司机不太一样,我说右拐,但是那个司机却说小转弯。”马未都一听“小转弯”,就以为司机要“像左弯”,于是马未都就在一次大声地说:“向右拐,你听懂了吗?”然而司机不管他,就说道:“小转弯!”两人一问一答,马未都就着急了,担心司机走错路,但是司机坚持不改口,依然说:“小转弯。”

评价上海特点一针见血

马未都气得差点和司机打起来了,原来上海人并没有左拐右拐的说法,一般都是说:“大转弯,小转弯。”左拐就是大转弯,右拐就是小转弯!然而上海人到了香港坐出租车,上海人说:“右拐!”香港的司机却说:“有鬼?哪里有鬼?”

因为地域风俗不同,饮食也不同!马未都在上海吃饭,点了一个传统的带鱼,红烧带鱼,然而北方的带鱼都是长方形切的,一块块。但是到了上海就不一样了,上海的带鱼都是斜着切的,马未都说:“斜着切看起来多,让人不觉得店家抠门。”而马未都一直觉得斜着切带鱼,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窦文涛表示:“其实是上海人食量小!”马未都表示不是食量小,而是上菜上得少,因为上海人追求生活和饮食都比较精致,不但要吃得好看,而且量又不多,吃的就是感觉。上海的糕点、甜品都是非常精致的,但是体积不大,分量也是非常小,赏心悦目没话说,但是填补饱肚子确实实实在在的。而且价格就不用说了,都是全国的好几倍!

总结的都是精辟

上海人买菜,不是一大把一大把一捆捆的,而是一小把一小把的,看起来非常小,根本不够吃的感觉,但是上海人就是这样的。餐桌上的菜色很好很精致,但有些菜都不够夹一筷子的,所以北方和更南方一点的人去了上海,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很大的生活差异。

甚至在楼下取个快递,穿睡衣不行,还得化妆穿得漂漂亮亮的才去取快递,即便是出门几分钟,都要注重形象。不过,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但是很多人都对上海没有“归属感”,因为多元文化太丰富了,即便呆了很多年,有些人也还是无法融入其中。

第2个回答  2022-04-10
他说上海人就是非常的有钱。而且他们看不起那些农村人,认为自己高高在上。
第3个回答  2022-04-10
在马未都的口中,上海人是非常精细的,他们的生活也过得非常精致,就连带鱼都要斜着切,这个评价也是非常到位的。
第4个回答  2022-04-11
上海人排外、自私自利、小气、自认很高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