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谋攻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谋什么呢?

是谋利害关系,趋利避害。

把敌人围起来,让他绝望,认清形势,投降,那是最好不过。他若作困兽之斗,我们攻城击破他,那就要付出代价,得到的也不是全城,而是一个破城。更何况,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不一定能胜利。

“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旅”,是五百人,“卒”,一百人,伍,是最小战斗单位,五个人。这就是说,不管到哪一级,一国、一军、一旅、一卒、一伍,都要求全,以不战而胜之为妙。

百战百胜不是什么好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传檄而定,写封告示就平定了。次之呢,也要一战而定,打一仗就解决问题。

“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敌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谋定而后动,把敌方的谋伐掉,他就动不了了。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

“其次伐兵”,那是“伐谋”“伐交”都弄不成,再不得已才动刀兵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修橹轒辒(fén wēn)”,“橹”是大盾,可以挡住整个身体的。“轒辒”,是一种四轮的攻城车辆,蒙以皮革,算古代的装甲运兵车吧,里面可以藏几十人,一直推到城墙下。其他器械,如飞楼、云梯、板屋、木幔等等,准备这些东西至少得三个月。

“距堙”,是土方工程,堆土为坡,可以登高和守城的士兵作战。其他工程如挖地道、搭桥越壕、运土填壕等等,作这些准备也得三个月时间。

攻城是个慢功夫,是个细活儿。如果大将是个急躁性格,搞“蚁附”战术,士兵死了三分之一,还攻不下来,那是灾难性的。

“蚁附”,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密集强攻,像蚂蚁一样往上爬。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

孙子是非常强调兵力原则的,有绝对优势兵力才打,十倍优势才打包围战,五倍优势才进攻。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是这意思。

没有绝对优势,比如只有两倍优势,那就要“倍则分之”,调动敌人,让他分兵,分割他,形成我方更大优势再打。这就是毛泽东的运动战: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兵力相当,两军遭遇,敌得住,就战之。敌不住,就逃之夭夭。这就是毛泽东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不跑会怎样?“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你坚守不跑,就会被敌人擒了。

《孙子兵法》里最著名的那句话:“以正合,以奇胜。”

奇”不念qí,念jī,数学里奇数偶数的奇,又叫“余奇”,简单地说就是预备队。出奇制胜,就是正兵先打,主帅在指挥所观察,等到关键时候“出奇”——投入预备队——“制胜”,解决战斗。

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这里的“周”和“隙”,有三层意思,第一,“周”是才智俱备,能力全面,“隙”则是能力有欠缺;第二,“周”是行事周全,“隙”则是有缺漏;第三,“周”是周密,谋不泄于外,“隙”则是形见于外,让人家看到了你的虚实,钻了你的空子。

孙子接下来讲了国君的三个“不知”

第一个“不知”,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你逼他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退,你逼他退。

第二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事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 治军和治国,游戏规则不一样。

第三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讲的是知胜之道,不是制胜之道,这还是孙子“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思想,不指望在战场上靠运气获胜,而是在必胜条件下一战而定。所以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

“知胜五道”第二条,“识众寡之用者胜”。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

识众寡之用,就是能带兵,能带队伍,概括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道需要用多少兵。

二是你能带多少兵。

三是兵怎么带,怎么用。

“知胜五道”之三:“上下同欲者胜”。

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不要总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而是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建起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这就百年品牌了。

“上下同欲者胜”。如何做到呢?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

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知胜五道”之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是预料、预备、防备的意思。成语“尔虞我诈”,就是相互防备,相互欺骗的意思。

我们经常听见人说:“我白准备了,白浪费了。”这个观念就是兵法要反对的。《兵法百言》:“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宁可我白准备,也不能让他万一来了,让他得手。

绝大部分准备,都是“白准备”,因为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只防万一”的,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

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这个道理太深了。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是“知胜五道”最后一条,将领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胜。

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即前面讲的五个知胜之道,五个方面,都清楚敌我双方的情况和对比。如果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人,则战胜概率是50%。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则胜率为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