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的区别和联系

如题所述

1. 农业区位涵盖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它指的是农业生产所选择的特定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而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则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其次,农业区位还涉及农业与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了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是对农业土地资源的一种合理利用。
2. 农业地域是农业生产在地理空间上的具体表现。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它构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实际分布的实体,也是理解农业地域分异现象的基础。农业地域的性质和特点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业地域的性质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生态适应区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性质的农业区域逐渐被劳动地域分工和不同程度专业化的农业生态经济区域所替代。
3.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
- 气候条件:热量、光照和降水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例如平原适合耕地,而山地更适合畜牧业和林业。
-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合种植茶树。
-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交通运输:对于易腐的园艺产品和乳畜产品,需要便捷的交通条件以保持新鲜。
-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4.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可以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等。同时,通过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其更适合农业发展,如地形、水分、光照的改造。这些改造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并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5.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显著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影响农业区位的最突出因素,例如城郊农业的发展和苹果种植规模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得到了扩展。
实例分析:
- 古巴的甘蔗种植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历史悠久的生产习惯。
- 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得益于夏季的高温和祁连山的冰雪水灌溉。
-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得益于夏季的高温和长白山的冰雪水灌溉。
-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是由于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和积水条件,有利于挖泥成塘。
-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由于乳畜制品和鲜奶不适于长距离运输,因此根据经济效益考虑,选择位于城郊,便于服务上海市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