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对待家长找校长告状

如题所述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小朋友一起进行课堂交流与反思,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比如说上课过程中,由于自己管理方式方法的问题,导致对调皮的孩子进行了不恰当的惩罚(行为或言语),造成了学生家长告状,这个时候校长该怎么样处理呢?
首先,要耐心倾听。许多时候,家长状告教师,一般是听了孩子的诉苦。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老师的行为上处理不当等。这个时候,校长首先要敞开心胸,展现学校倾听的一面,让家长将自己内心的诉说表达完整或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要认真解释学校的政策和制度,同时要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放心。当家长的诉说结束后,要逐一核对家长的诉求,并留下电话,告知答复的时间。
第二,与相关教师进行交谈。本着保护学生、保护教师的原则,单独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谈话。谈话中,让相关教师认真阐述事实,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要求其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与相关学生的同学进行交流。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偏听偏信,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拿出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与一部分学生进行交谈,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与老师配合密切,沟通融洽,形成教育合力,孩子会成长得更快、更好,反之亦然。可眼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针对孩子教育,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时有沟通不畅、互相埋怨等情况发生。一些家长遇上问题会直接向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告状。于是,有人感叹教师职业已成一种高危职业。
不少老师有过被告状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教学经验不足,不懂怎么和学生沟通,几乎都当过被告。而当班主任成被告的机会又远远大于科任老师。因为管理班级,免不了经常批评学生。

1、为什么家长状告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
理念不合拍。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家长接受不了。孩子的成长之路怎么走,家长、学校没有达成共识。
信息不对称。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不了解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彼此产生了误解。
个别老师教育行为出现偏差,比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老师产生不信任。

2、家长状告老师有什么后果?
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在学校一发生什么事情,家长一听就火冒三丈,急于找人理论。直接找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容易把事情变复杂。
小树苗不修理就会长歪,不能自己的孩子犯错被处理就心痛。我相信,老师如果训斥孩子,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好。倘若家长不服气,直接状告到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校长要去找老师了解情况,可能影响老师的心情,打击老师的热情,更麻烦的是影响了孩子对于老师的态度。
当孩子看到父母动不动就可以去告老师,会导致孩子对老师的不尊敬、不信任,不利于孩子接受老师教育;而老师也不敢管,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告状的家长得不到好处,并且对孩子成长不利。

3、家长该不该状告老师?
毕竟,家长不够冷静的时候,有些话就会说得过火。有时为了引起媒体或是上级领导或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注意,也容易把事情夸大,但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老师和学校,所以还是要三思而行。 
当孩子向家长诉说委屈时,家长没必要立即为孩子抱屈或是直接当孩子的面指责老师,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尊严和威信还是必要的。倘若孩子和老师之间出现孩子解决不了的摩擦,家长最好心平气和与老师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相信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实在不奏效再考虑通过其他方式。当然,如果事件对孩子伤害过大,应坚持主张换老师,以免孩子在阴影中成长。
4、学校老师怎么应对?
如果出现学生家长告老师的状,学校首先要正确对待,老师要理解家长。不管家长正确与否,都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给家长适当做解释。如果的确是老师方面的问题,老师就要勇于承担责任,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透明、阳光、公正、公平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1
首先,这个问题说的是告谁的状呢?是告老师的状吗?现在以家长告老师的状来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1、首先,自己先冷静,先想一想家长为什么不直接找你,而是找校长告状。可能是怕惹到老师不愿意吧?家长认为老师哪里做得不很对或不够好,又不好直接说,可能就找校长间接说一说情况,也是期待解决,或者是有社么意见,都有可能。这个情况,也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家长提的符合事实,确实是有我们不足的的地方,或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及时反思,改正。
2、也有可能家长有偏颇,或者是误解,都有可能,我们无则加勉吧,也可以和校长解释一下或直接找到家长谈谈,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