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遗漏的常见问题

如题所述

1、不爱学习
▊ 原因分析:
1、家长要求太高,孩子觉得目标高不可攀,积极性和自信心严重受挫;
2、学习兴趣不浓厚,其他的事情很容易就转移了注意力;
3、不良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喜欢边玩边学,会让孩子忽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 解决方案:
1、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给予一些鼓励、认可,少一些正面说教;
2、尊重孩子的兴趣,找出孩子的兴趣与学习的联系点,培养出好的学习兴趣;
3、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奋、专心、吃苦耐劳等,切忌边玩边学,三心二意。

2、基础薄弱
▊ 原因分析:
1、以往欠债太多,导致一步慢,步步慢;
2、学习习惯不好,没有预习、温习、巩固、消化,只是被动的听课,导致基础差;
3、不会运用学习技巧和方法,学习方式生硬、呆板,掌握的知识点零散。
▊ 解决方案:
1、追根溯源,找出知识在哪里断裂,一步一步的补起来;
2 、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好习惯,对知识有一个熟悉和强化的过程,特别是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3、活学活用,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做题型,归纳、演绎,总结出好的方法和技巧,步步为赢。

3、粗心大意
▊ 原因分析:
1、学习兴趣不浓,对待学习马马虎虎,不愿意动脑筋;
2、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做作业不仔细、不爱检查;
▊ 解决方案:
1、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着手,将两者联系起来;
2、帮助孩子养成勤思考、勤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要细心、勤检查。

4、学习偏科
▊ 原因分析:
1、对该学科不感兴趣,每次上课都严重走神;
2、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少,科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信心;
3、对该学科老师的观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对这一学科的老师讨厌,自然就不愿意学习。
▊ 解决方案:
1、慢慢引导孩子将兴趣放在该学科上面,培养对该学科的热情和兴趣;
2、平时要多积累该科目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3、端正好自身的心态,不能因为排斥老师而排斥该学科的学习。

5、盲目学习
▊ 原因分析:
1、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缺失;
3、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做事马马虎虎,不讲求顺序和效率。
▊ 解决方案:
1、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制定短期学习计划,进行励志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要求孩子在学习中能总结、归纳出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效率;
3、在学习中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明确目标,做事讲究顺序和效率,特别是要分清主次关系。

6、效率低下
▊ 原因分析:
1、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下也没有及时的巩固、强化知识点;
3、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4、学习态度不好,学习缺少动力,没有压力,对待学习不重视,敷衍了事。
▊ 解决方案:
1、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学习的游戏或活动,激发孩子产生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
2、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
3、重视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正确率;
4、端正学习态度,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找回学习的源动力,进而主动学习。

7、苦学无效
▊ 原因分析:
1、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科特点认识不足,不注重归纳和总结;
2、对自己定位不明确,忽视基础,喜欢挑战高难度;
3、学习盲目无目标和计划,想到什么就学什么,知识点凌乱不堪。
▊ 解决方案:
1、从学科的特点着手,帮助孩子分析学科学习的规律,引导孩子找出最佳学习方法,逐渐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2、整理知识,扎实强化基础知识之后,再向高难度挑战,步步为赢,踏实学习;
3、阶段性的制定短期目标,定期验收,特别是要整理、更正错误,以免再次犯错,提高正确率。

8、缺乏技巧
▊ 原因分析:
1、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多来源于课堂和书本,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会融会贯通,不懂创新;
2、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平时不喜欢动脑、动手,更不注重在学习中的归纳、总结和演绎;
▊ 解决方案:
1、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广泛涉猎,认识更多的东西,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将老师教授的方法与孩子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联系起来,转化为孩子自身的学习技巧;
2、加强孩子的自主能力,通过反复组织训练,让孩子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演绎,得出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9、思想消极
▊ 原因分析:
1、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误认为学习无用;
2、家长拟定目标过高,孩子思想压力过大;
3、学习认真,但成绩平平,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 解决方案:
1、带孩子参加一些演讲或讲一些真人事迹,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和意义,并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家长要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遵循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目标,并对孩子多给予奖励,少进行批评;
3、客观分析孩子在学习的问题,及时的解决,消除负面情绪。

10、信心不足
▊ 原因分析:
1、学习压力过大,父母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
2、家长的横向比较和消极批评使孩子信心不足;
3、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自信;
▊ 解决方案:
1、家长要换位思考,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制定目标;
2、常夸奖孩子,相信他是最棒的,切忌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
3、帮助孩子系统梳理知识点,扎实基础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沉淀;

11、上课走神
▊ 原因分析:
1、对课堂学习内容或老师不感兴趣;
2、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周边的影响比较大,注意力难以集中;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导致上课走神,如作息不规律;
4、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上课听不懂。
▊ 解决方案: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与学习联系起来,并帮助孩子摆正态度;
2、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集中注意力;
3、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安排时间,有一个健康的作息时间;
4、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定期考核,扎实基本知识。

12、学习习惯不好
▊ 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父母缺乏表率作用;
2、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规范和管理;
3pan >、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坚强,容易被外界影响,形成不良习惯。
▊ 解决方案:
1、父母平时在家里要以身作则,用一些好的习惯,来感染孩子,让孩子在无形中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规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积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思考、勤于动手、仔细谨慎等习惯;
3、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并有意识的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13、能力不强
▊ 原因分析:
1、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专注,许多知识点都错过了;
2、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不肯思考、归纳、总结;
3、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束,放任自流,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力的培养和锻炼。
▊ 解决方案: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系列趣味学习活动,加强对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2、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孩子养成勤思考、勤动手等习惯,自觉地提升学习能力;
3、引导孩子参加到一些锻炼自己的活动中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最容易出现遗漏,需要自我补充的过程。初次学习过程指的是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平常上新课或者自己看书学习的过程。对于一名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初次学习的过程主要指在课上学习知识的过程,因为自己看书自学的机会是比较少的。那么我们在发现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有遗漏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一起来学学吧!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要有效关注遇到的问题。所以,也就出现了类似的学习方法,如:记录自己的问题、记笔记时加之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首先,我们看记录什么!有经验的学长告诉我们,“记录”的应该是你在第一时间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注意“首次性”。也就是对自己第一次接触知识时所产生问题的首次记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一旦错过首次性,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当需要再次学习知识时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就像上课时,如果没有及时记录自己的不足点,那么,等老师把所有的内容完全讲解后,会发现,自己在本节课中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当间隔一段时间再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看不懂它们了。原因就是自己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的意义所在!

其次,我们要及时记录,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不能仅仅记录问题,还应该把自己即时的理解与解释一起记下来,这也是平时所谓的“笔记自主”的意义所在。
林丽渊是2007年的广西文科状元,她在记笔记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向林丽渊借阅笔记就会发现,她没有笔记本。这是为什么?不是她不重视笔记,更不是她不做笔记,而是她把笔记全部记在了书本上。

林丽渊阅读课本格外认真。在阅读的时候,她不会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此外,对于那些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她也不放过。因为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试题超纲现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阅读课本的时候,林丽渊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整理笔记。
林丽渊不仅会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还会把参考资料上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此外她还记录自己在听课时遇到的困难和在课后解决问题时收获的知识。这样一来,在翻阅课本时就会将笔记一起复习完。

林丽渊的小窍门很实用。凭借这些与课本密切结合、相互补充的笔记,当再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会很容易做出迅速的回忆。对于因为时间太久而出现遗忘的知识,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自己也能看懂,能对问题做深入的理解。
当然,对于自己记录的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通常也会做相应的解释。
比如,对老师来说,为了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他们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知识涉及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果能够认真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能解决很多自己遇到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重视老师的提问。这也是上课时我们“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意义之一。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上课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上课时也会预留答疑的时间。这也是对老师教学过程的规范性要求。老师在讲知识时,会尽量列举典型的共性问题,但不会列举全部问题,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可以主动去提问,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记录。当然,这个答疑过程通常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当绝大多数同学都没问题时,少部分有问题的同学通常也会保留自己的问题。

因为在这种状况下,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不愿面对的。不过,如果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在考试的那一刻,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是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到那时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去面对!所以,当自己有了遗漏的知识,一定要做到及时的记录,积极向老师提问,不要积攒到一起,到那时,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自然就没兴趣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