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科普:中国历史上的黑话,与电视剧中的有何不一样呢?

如题所述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么哈么哈?”“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翘头了,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削到……”

“昨儿呢,有穴头到我们团来疃这事儿,想让我们给出个底包,看了我的大鼓说我这活儿还能单挡杵,每场置点黑杵儿总比干拿分子强啊,虽然没腕儿那么嗨吧,可也念不到哪儿去……”

中国观众对这种用词怪异难懂甚至句法都不合常理的“黑话” 台词并不陌生,只要使用得当,黑话不仅可以使影片变得生动有趣。

在影视剧创作过程中,演员们一开口,就知有没有——通过“黑话”来快速定位角色的身份、背景和生活方式,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青睐。

但是,影视剧中的黑话是江湖流传的天方夜谭,还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语言范式?

一、影视剧中的“黑话”,你真的听懂了吗

黑话在近年的电影中频频出现,《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和 座山雕连对了好几分钟的暗语。

冯小刚的电影《老炮儿》里主角和他的朋友之间也是满口北京市井黑话。

二、中国历史上的“黑话”密码

在汉语悠久的发展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隐语主要以反切语为主。 中国人经常把黑话称作切口,说明了反切语在黑话界的地位。

事实 上,反切语在清朝就已经作为黑话出现。乾嘉年间精通音韵学的北京才子,《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就已经在作品中使用了疑似反切语的黑话。

就地域来说,反切语虽然在各地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但作为一 种普遍的隐语制造法,在全国各地的秘密团体(如盲人)中都很流行。

北方的北京、胶辽等地流行一派,南方闽粤又有一派,江南吴 语区流行的“洞庭切”,在广州被称作“燕子语”的,在福州被称 作“廋语”的,都是形式各异的反切语。 以北京的反切语为例,北京旧时最流行的是所谓 mai-ga 式反 切语。

即将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拆开,以声母配ai韵上声,以韵母 和声调配 g 声母,将一个字拆成两个。 如妈就被拆为mai-ga(买旮),吹就是chuai-gui(踹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