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微量元素燃烧迁移行为的环境效应

如题所述

在燃煤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挥发性元素,他们在燃烧过程中以气态形式直接排入大气,或者以化学或物理形式吸附在超细飞灰颗粒的表面进入大气环境,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烟道中排放出的飞灰颗粒也会沉积到地表,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污染。

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有害微量元素在炉前煤中含量;二是在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挥发量。如果有害微量元素在炉前煤中的含量极低,即使在燃烧过程中全部逸散挥发,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如果在燃煤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几乎没有逸散挥发,基本保留在灰渣中,对电厂周围的大气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灰渣的排放、存放过程中由于淋滤作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挥发性这两个因素在环境效应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的共同作用才能体现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

由前面的讨论可以知道,石嘴山电厂的Hg,Se,海勃湾电厂的U,Be,Se和上湾电厂的Se元素含量为“高”含量水平;石嘴山电厂的Pb,Cd,U,Th,Sb,Br,Be,大柳塔电厂的Pb,Mn,Sb,Se,上湾电厂的As,Pb,Co,Mn和海勃湾电厂的Pb,Th,Sb,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相接近,为“正常”含量水平。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所有电厂中,含量均较高的只有Se和Pb;Cd,Hg,U,Th,Sb,Br,Be只在部分电厂炉前煤中含量较高。根据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性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易挥发性元素,包括Hg,Br,Cd,Se;第二类为半挥发性元素,如As,Pb,Sb,Co,Be;第三类为不挥发性元素,包括Th,Mn,Cr,Ni,U。

综合以上两种因素,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比较显著的元素为Se,Pb,Hg,Cd,Br,Be,Sb。其中,部分元素虽然在炉前煤中的含量不高,但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具有累积效应,随着时间的增长,燃煤数量的增加,也会对电厂周围的大气、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