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有哪些反映教育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

如题所述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反映教育题材的报告文学反映出作者开阔的视界,其视点由主要关注教师拓展到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而且作者将教育与贫困联系起来,取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另类”景象。部队作家黄传会的《“希望工程”纪实》,真实地写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工程情形。“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至少有500万名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事实让人深感问题的严峻,每个关心民族命运的人们,面对着“100万双饥渴的目光”,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这一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另一篇作品《中国山村教师》是“献给用自己的脊梁负载着中华民族重托的山村教师们”的。山村教师们精神伟大而物质困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支付着社会的欠账,以自己的清贫换来了山村文明之光的传承。作品所提供的若干细节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反思。一个获得“希望工程园丁奖”的山村教师参加表彰会,“来北京的路费还是找人借的”,因为“她已经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而乡里却“在建商业街,又买汽车,钱不够,就把老师们的工资也顶上了”。

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山村教师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乡里”的腐败的愤慨之情。何建明推出的长篇《落泪是金》,在题材方面具有独特的新闻性。作者首次用报告文学的形式系统而深入地报道了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境遇与心理世界,作品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事例,吸引了很多读者。作者通过叙写颇具特异性的题材,反映了如箴言式的文题所蕴含的主旨。在作者看来,“落泪”是苦难的一种象征,而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而“落泪”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贫困的大学生,而应该包括所有人,因为在这里,“落泪”并不表示着对命运的屈从,而是意味着负重与责任,意味着自强与奋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