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日本战国时期和明朝发生战斗的情况,告诉我

要详细的战况

第1个回答  2008-09-25
哦~日本战国啊,明朝那时应该算稳定吧,日本开始是应仁之乱吧。。很模糊,那时日本的感觉是以下克上,有名的。。。算是织田信长杀今川义元那段吧,战国乱战的开始,几百人突击今川义元的几万人,杀掉总帅今川义元(在武田信玄传据说是武田信玄安排山本勘助{川中岛啄木鸟战术的设计人}在今川军队中做奸细,把信息传给了织田信长),在那期间武田信玄与长尾景虎(上杉谦信)开始川中岛战役{日本战国最残酷的战斗},很多很多,到最后织田信长49岁时,遇本能寺之变{如不是此,恐怕日本就不会有江户幕府},明智光秀反叛,平反后丰臣秀吉登场接管织田家全部领土,也就在丰臣秀吉时期{安土时代吧},北条家不服从丰臣,发生小田原战役,北条家很惨,又发生侵朝侵明战役(咱们是中国人角度),日本惨败,那时岛津义弘出名了,绰号“鬼石曼子”,又到后来丰臣秀吉死了,留下阿拾(丰臣秀赖),德川家康占优势统领关东,发动了大坂城冬,夏战役,当时后世非常认可的人有两位“伊达政宗”“真田幸村”,伊达被称为天下第一副将{当然,非常不甘心的一个人}真田被称为日本第一兵(武 士),啊。。。。看错题目了。。。。

当时。。。我只看过一点,第一次日本惨败,后来李舜臣被离间离职,日本发动战争,当时日本军队不行时,立花宗茂与岛津义弘登陆朝鲜,当时伊达政宗很吊,做了手段晚去了。。。。就这些了啊
希望兄弟看看《伊达政宗》《武田信玄》,至于《丰臣秀吉》感觉很夸张,
忽忽~,不好意思兄弟,喝了点酒看到你的这个的,看的话我给你传武田信玄的传,我正在看着,呵呵,全是自己看过的书后记忆的,QQ822657957
第2个回答  2008-09-25
戚继光抗宗主国明帝国求援。
此时的丰臣秀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他很快要到大明国的宁波府居住,因为那里离印度较近,便于他指挥征服印度的战争,还命其子丰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围一百县,迁都北京,让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将李如柏率四万明军进入朝鲜,与日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所率日军激战,收复汉城。丰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长等留驻朝鲜南端。日本与明和谈,但因立场差距太大,和谈破裂。
1597年,丰臣秀吉再派水陆军十四万进入朝鲜,决心与明帝国见个高低。
明军在大将邢玠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大破日军。丰臣秀吉征服朝鲜的梦想破产。
对外战争的失败使得丰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国内骂声一片,那些本来就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们更是群情汹涌,丰臣秀吉病倒不起,终于1598年8月18日气病而死。日军也被迫完全撤离朝鲜。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族顿时衰落,织田信长另一部将德川家康趁势崛起,1600年,就是勇士米哈依统一罗马尼亚那一年,德川家康在关原大战中获胜,一举成为全国霸主,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开始了德川氏对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统治。
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以下是助朝抗倭的大体情况:
日军总兵力约十五万,陆军自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但其海军在闲山岛被李舜臣击败。
1592年底,明朝开始派军赴朝参战。次年,明将李如松收复平壤和开城,日军被迫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开始与明朝和谈。
1597年初,和谈破裂,丰臣秀吉陆续增兵十四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军朝鲜。10月,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大败日军,明军也再次进入朝鲜,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其退守蔚山、泅川、顺天等城。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面后撤。明、朝联军于后追击,最终在露梁海域歼灭日军万余人,其残部退回国内,战争结束。

闲山岛海战(公元1592年)
1592年,日军侵入朝鲜后,陆军长驱直入,而海军却在玉浦、永登浦、赤珍浦等地遭到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的袭击,补给物资损失无数。为了及时补充陆军给养,日本海军将领九鬼嘉隆派出三路舰队侵朝,同李舜臣舰队在闲山岛前展开决战。闲山岛水深,利于朝军的龟船行动,一开始朝军就利用小规模攻势诱使日军进入包围圈中,待日军全部进入后,隐藏在闲山岛北的主力立刻摆开了鹤翼阵,同时从正面和侧面击溃了日军。此战共击破日军59艘战舰、杀死数千人,史称闲山岛大捷。此后不久,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灭了敌残余部队。

平壤大捷(公元1593年)
1593年1月3日,明将李如松率四万三千大军进驻肃川,1月6日,包围平壤,次日发起总攻。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枪不停射击,而李如松则凭借数量优势强攻,同时以火攻对抗。双方均伤亡惨重,连李如松的坐骑都中弹而死。最后明军疲劳过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长同样筋疲力尽,无力再战,连夜率残兵跨过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派兵于后追杀,歼敌六百余人。此战共消灭日军1646人,生擒5人,明军伤亡为796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