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 长征 每章概括

如题所述

《长征》王树增每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

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

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 山河苍茫-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和豫西的红25军,也遭到敌人的残酷围剿,形势日益困难,被迫开始从根据地向外转移。

第6章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在湘南与军阀何键等敌人展开战斗,轻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

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 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 乌江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

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 残阳如血————1935年2月 遵义

1935年2月,红军主力先后打响了娄山关战役和第二次遵义战役。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战连捷,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巴山蜀水。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挺进四川,红四方面军主动放弃川陕根据地,8万大军强渡嘉陵江转战到川西北地区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1935年5月 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

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湘西的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失败,被迫接受北上的建议。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一、《长征》

作品注重对生动情节的描述,注重对历史事件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摹和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渲染。还特别讲究挖掘与披露众多生动细节以及珍贵历史资料。作者将长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竭力提取的是长征这一伟大行动所蕴涵和映射出的那一群人的不灭信念、坚定追求和永恒理想,从而使长征精神具有了“泛人类精神”的意味,也就使其具有了普适性。

二、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虽然只有56个字,却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抑或对诗歌史而言,都是里程碑之作。这首《七律·长征》就诞生在岷县麻子川乡旋窝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树增

参考资料:人民网-旋窝村:毛泽东《七律·长征》诞生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1、 金沙水畔————1935年5月 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2、 喜极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3、 黑暗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4、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

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5、 天高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扩展资料

内容提要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2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错误指挥下,这个时候敌人也步步紧逼。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都失守了,这个时候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 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因为红军反围剿失利, 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但是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这个时候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都来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在长征前夕,粤系军阀 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 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 山河都苍茫了————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第六章 橘子也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 血漫 湘江————1934年11月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第八章 恭贺 新年————1935年1月 乌江:1935年1月1日,红军突 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 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 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 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 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 残阳 如血————1935年2月遵义: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 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第十二章 金沙 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 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 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 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 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 北斗  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 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 北上————1936年1月 湘西 与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 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 会宁: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 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一、内容提要

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3、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

4、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5、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二、图书简介

1、《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方式最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状态:选载

3、分类:纪实文学 点击数:748127 字数:111044 出版时间:2006-09-01

长征是黑暗天际间迸裂出的一道照彻大地的光亮。

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

无疑,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不败皆源于此。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得以取得胜利。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就有希望争取到光明灿烂的未来。长征永存人类史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第3个回答  2018-08-31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
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
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 山河苍茫————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无简介

第6章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无简介

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 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 乌江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 残阳如血————1935年2月 遵义
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无简介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1935年5月 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
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无简介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第4个回答  2020-08-19
《长征》王树增每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
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
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 山河苍茫-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和豫西的红25军,也遭到敌人的残酷围剿,形势日益困难,被迫开始从根据地向外转移。
第6章  橘子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在湘南与军阀何键等敌人展开战斗,轻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
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 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 乌江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
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 残阳如血————1935年2月 遵义
1935年2月,红军主力先后打响了娄山关战役和第二次遵义战役。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战连捷,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巴山蜀水。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挺进四川,红四方面军主动放弃川陕根据地,8万大军强渡嘉陵江转战到川西北地区。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1935年5月 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
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湘西的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失败,被迫接受北上的建议。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