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心理康复阶段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心理康复阶段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禁毒

1、情绪消沉阶段

处在这一阶段的戒毒人员总是以失败者自居,觉得愧对家人、愧对社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因而总是处在绝望、悲观的心境与情绪中。对此医护人员也好,家庭成员、亲友也好,都应进行有效的榜样激励,

荣辱观、光明前途等教育,使其学有榜样,树立信心,看到前途,帮助其度过情绪消沉这一难关。

2、心理矛盾阶段

当戒毒人员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因吸毒而造成的不幸、危害和失败,同时又想从此洗心革面,不再做毒品的俘虏时,会产生一种茫然若失,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对此,心理医生应及时的沟通、引导,对其进行战胜挫折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

使吸毒者认识到戒毒也是一种人生考验,只有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才能经受挫折,克服矛盾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戒毒的决心和信心。

3、自我承诺阶段

经历过情绪消沉和心理矛盾两个阶段后,戒毒人员对自己能够摆脱毒瘾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并能较好地服从戒毒机构、帮教人员的管理与指导,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对此,心理康复治疗中的集体治疗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群体成员互相帮助和互相监督,互相感受彼此的鼓励、信任和支持;争取并接受家人的关心和爱护。简单来说,心理康复治疗就是让戒毒者能够学会如何排解心理忧烦,学会理解自我、理解他人和学会如何进行彼此心理沟通。

这个阶段可帮助吸毒者做好回归社会后,正确对待可能碰到的种种现实问题的充分思想准备,包括认清复吸毒品的极端危害性,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永远与毒品划清界限等。

对处在求职状态的戒毒人员,还须学习一定的求职技能和就业技能,可以加快回归社会后融人并自立于社会的速度。

4、重塑自我阶段

处在这一阶段的戒毒人员,已经或即将回归社会。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律意识,同时也希望家人、亲友、同事、邻居、社会等能真正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对此,医疗康复人员或其所在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家庭成员等,

应抱关心、爱护、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欢迎他们回归社会,并尽最大努力安排、解决其就业、就学及其他生活问题,继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


知识拓展

心理康复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歧视问题。心理康复是以心理学为指导,通过对残疾人的心理诊断、治疗及训练,改善其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及不良行为,使之正确对待残疾及其影响,最大限度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解决歧视问题,需创造使患者成功的条件,从消除患者因躯体或器官功能上的伤残所造成的心理发展上的偏常,如无法客观、正确地对待自身的残疾和认识环境以及自卑、丧失自信、孤僻等消极心理状态,适应环境。

治疗可运用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治疗、行为评定等手段,使用行为矫正、音乐治疗等方法。需要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正规的治疗。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实就是探究吸毒者、戒毒者在药物依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因素,然后再对症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在专业的戒毒医疗机构(如湖南康达)中,医护人员将对戒毒人员进行长期观察和分析,运用心理治疗学的科学理论,对戒毒者的心瘾环境进行干预,以逐步减轻和消除吸毒者对毒品(成瘾类药物)的心理渴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