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到十二月的顺口溜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正月雷声响,预示雪茫茫;二月雷声鸣,雨水不会缺;三月雷声起,田禾仍无水。四月雷声鸣,庄稼节节高;八月雷声落,谷物堆满仓;九月雷声响,黄土堆满场。十月雷声鸣,大雪随风飞;腊月雷声起,兵戈纷纷动。
2. 正月梅花香,引人入胜境;二月兰花雅,盆中映美景;三月桃花艳,十里香飘逸;四月蔷薇盛,墙角展笑颜;五月石榴红,如火如霞鲜;六月荷花舞,池塘飘清香;七月栀子白,头上戴清雅;八月丹桂香,枝头黄满枝;九月菊花艳,盛开迎秋光;十月芙蓉美,妆点水面宽;十一月水仙秀,案头供清欢;十二月腊梅寒,雪中香更浓。
3. 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4. 七月蜀葵艳,柔云枕上偎;八月荷花摇,碧波映浴神;九月桂花浓,秋瑟传馨香;十月芙蓉盛,独占芳阵尊;十一月菊花笑,霜重色更艳;十二月茶花潮,恣意艳无伦。
5. 祝你一月春风意气发,二月笑颜如花满面,三月龙腾虎跃显英姿,四月稳重如山四平八稳,五月五福临门喜洋洋,六月万事如意六六大顺,七月繁花似锦彩云飘,八月财运亨通八方来,九月九九归一尽善尽美,十月心想事成实心实意,十一月万事如意时上上,十二月满意十分十二分。
何为“顺口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认为将这种当代流行的语言现象称为“民谣”可能更为恰当。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这样的称呼有以下的理由:一是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确实是“民”之家族一员。二是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和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与时事密切相关,在褒贬上有鲜明的倾向,与“民谣”的定义相符。其不同主要体现在“新”字上。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是新时期的“语言产物”,在形式上独特——人们只是口头说讲,而不以音乐形式唱诵——因此,我们冠以“新”字,称之为“新民谣”,以与传统民谣相区分。当代中国“新民谣”之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其语言载体的特点也功不可没。从上述众多例证来看,新民谣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动听,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而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新民谣在语音、语法到修辞上都展现了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