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氩弧焊等的区别和使用范围

如题所述

一、区别

1、工作原理不同

普通电焊工作原理为通过常用的220V或380V电压,通过电焊机里的变压器降低电压,增强电流,并使电能产生巨大的电弧热量融化焊条和钢铁。

氩弧焊在普通电弧焊的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熔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

2、优点不同

普通电焊的优点是价格比较便宜,几乎可实现任何两种金属材料,以及某些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焊接。电焊件具有气密性好、重量轻的特点。

氩弧焊优点很多,应用广泛,可隔绝空气中氧气、氮气、氢气等对电弧和熔池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合金元素的烧损,以得到致密、无飞溅、质量高的焊接接头,同时燃烧稳定,热量集中,弧柱温度高,焊接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窄,所焊的焊件应力、变形、裂纹倾向小。

3、缺点不同

普通电焊的缺点是缺乏保护气体,合金元素易氧化、烧损,效率较低,难度较大。

氩气的缺点是电离势较高。当电弧空间充满氩气时,电弧的引燃较为困难,但电弧一旦引燃后就非常稳定。氩弧焊对人身体的伤害程度要高一些,氩弧焊的电流密度大,发出的光比较强烈,它的电弧产生的紫外线辐射,约为普通焊条电弧焊的5~30倍。

二、使用范围

普通电焊使用范围比较广,几乎可实现任何两种金属材料,以及某些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之间的焊接;可实现以小拼大,制成大型的、经济合理的结构;可以在结构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点。

氩弧焊适用于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属和合金钢(主要用Al、Mg、Ti及其合金和不锈钢的焊接);适用于单面焊双面成形,如打底焊和管子焊接;钨极氩弧焊还适用于薄板焊接。

扩展资料

电焊的发展历史

电焊是在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885年俄国H.H.别纳尔多斯发现了碳极电弧。

1887年美国E.汤姆森(Elihu Thomson)发明了用于薄板焊接的电阻焊。

20世纪初,手弧焊已进入实用阶段。20年代美国制成了自动电弧焊机。

1930年美国发明了埋弧焊。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钨极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促进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应用和发展。

1951年苏联发明了电渣焊,成为大厚度焊件的高效焊接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中期,超声波焊、摩擦焊和扩散焊又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出现的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标志着高功率密度熔焊的发展,使得许多难以用其他方法焊接的材料和结构得以焊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氩弧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