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如题所述

(1)消灭越冬虫源

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

(2)更新水稻品种

压缩或淘汰少数特别感虫的品种,以减少化学防治压力和发生基数。

(3)肥床旱育

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田二化螟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轻。

(4)淹水灭蛹

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

(5)适期迟播,栽培避螟

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及江南稻区的单季稻,可适当推迟中稻播种期至5月20日左右,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全年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6)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量及卵量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4公顷水稻面积,降低落卵量70%左右,在4月中旬装灯,并挂上接虫袋,每日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9月底撤灯,此法一次投资,反复使用,且诱捕的害虫无农药污染,可作为优质天然水产养殖蛋白饲料,可谓一灯多效。性引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要保持水盆诱捕器的盆口高度始终高出稻株20厘米,诱芯离水面0.5~1厘米,水中加入0.3%洗衣粉,傍晚加水至水位控制口,每10天更换一次盆中清水和洗衣粉,每20~30天更换一次诱芯,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7)药剂防治

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正确施药,发挥药效。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对每667米2卵量50块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鞘可在蚁螟期(卵孵化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或48%乐斯本50~60毫升,以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具广谱性和持效性,并可兼治灰飞虱、稻象甲;生物农药苏特灵,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药,每667米251%稻农一号50克,或46%特杀螟60克对水37.5千克喷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9

(1)农业防治。

切实处理好越冬期间未处理完的稻桩和其他寄主残株,破坏其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源。施用硅肥后水稻抗性提高,对二化螟有一定预防效果。在老熟幼虫和初蛹期,放干田水,降低二化螟化蛹位置,后灌水15毫米浸田,杀蛹效果良好。水稻收获后,将稻桩及时翻入泥下,灌满田水,幼虫死亡率很高。

(2)药剂防治。

根据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可采取“狠治1代、巧治2代、兼治3代”的防治策略。防治关键在于抓好合理冬作安排,保护天敌、减轻虫源等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抓适期抓指标做好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一般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药剂防治参见水稻三化螟。此外,还可以选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6-05-18

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1)农业防治。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①冬闲田在冬季或翌年早春3月底以前翻耕灌水。早稻草要放到远离晚稻田的地方曝晒,以防转移危害;晚稻草则要在春暖后化蛹前做燃料处理,烧死幼虫和蛹。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没稻桩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减少发生基数。③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可以有效切断虫源田和桥梁田之间的联系,降低虫口数量。不能避免时,单季稻田提早翻耕灌水,降低越冬代数量;双季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防止幼虫转移危害。④单季稻区适度推迟播种期,可有效避开二化螟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危害程度。 ⑤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在一代化蛹初期,先排干田水2~5天或灌浅水,降低二化螟在稻株上的化蛹部位,然后灌水7~10厘米深,保持3~4天,可使蛹窒息死亡;二代二化螟1~2龄期在叶鞘危害,也可灌深水淹没叶鞘2~3天,能有效杀死害虫。
(2)药剂防治。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7天,当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6672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药剂品种是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等,一般每667米2用78%精虫杀手可溶性粉剂40~50克或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或兑水200升泼浇或400升大水量泼浇。目前,许多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双、三唑磷等已产生严重抗药性,2009年前常用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30~4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但自2009年10月起氟虫腈因为对环境极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议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骠悍)等生物制剂,防效突出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施药期间保持深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第3个回答  2019-02-22

(1)消灭越冬虫源

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

(2)更新水稻品种

压缩或淘汰少数特别感虫的品种,以减少化学防治压力和发生基数。

(3)肥床旱育

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田二化螟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轻。

(4)淹水灭蛹

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际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

(5)适期迟播,栽培避螟

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及江南稻区的单季稻,可适当推迟中稻播种期至5月20日左右,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全年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6)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量及卵量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4公顷水稻面积,降低落卵量70%左右,在4月中旬装灯,并挂上接虫袋,每日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9月底撤灯,此法一次投资,反复使用,且诱捕的害虫无农药污染,可作为优质天然水产养殖蛋白饲料,可谓一灯多效。性引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要保持水盆诱捕器的盆口高度始终高出稻株20厘米,诱芯离水面0.5~1厘米,水中加入0.3%洗衣粉,傍晚加水至水位控制口,每10天更换一次盆中清水和洗衣粉,每20~30天更换一次诱芯,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7)药剂防治

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正确施药,发挥药效。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对每667米2卵量50块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鞘可在蚁螟期(卵孵化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或48%乐斯本50~60毫升,以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具广谱性和持效性,并可兼治灰飞虱、稻象甲;生物农药苏特灵,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药,每667米251%稻农一号50克,或46%特杀螟60克对水37.5千克喷雾。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