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培养出高情商、懂事听话的孩子?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二、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9
“少一点说教,多一点体验;少一点管控,多一点放手;少一点指责,对一点共情;
孩子自己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的一切,才是促使他成长的动力,而不是家长讲的那些道理。”
缺乏共情力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这两天,知乎热榜上一个问题吸引了家长的眼球:
应该说这个问题已经是老调重弹了,可是为什么至今还有这么多家长依旧困惑不已呢?307个回答中赞同率最高的是网友七优的回答。他认为孩子所谓的“听话”要以爱为基础的,脱离“爱与接纳”这个根基来谈“听话”,都是耍流氓。只知道跟孩子讲道理的家长,真的会毁了他。01大家还记得《大话西游》中那个老爱讲道理成天啰嗦个不停的唐三藏吗?“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如果你生活中不幸遇到这么爱讲道理的人,我想你肯定会觉得很不耐烦,甚至七窍冒烟、吹胡子瞪眼睛。
可是当你不放心孩子,一心想为他好,不停地给他讲道理,在孩子眼里你就变成了唐三藏。因为大人在跟孩子讲道理时,是单方面大人的角度对其输送信息。比如说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等。这种做法不是通过情感,而是通过要求、道理、对错,忽略了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可是孩子考虑问题的角度常常是和大人不一样的,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切与自己有关,他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也就是说大人跟孩子讲道理,实质上就是把大人自己的想法强行让孩子接受。
被强迫去做事的孩子,很难体验到做事的乐趣,容易陷入机械和麻木之中。强迫多了,不良情绪会累积起来,形成强烈的内心冲突,甚至撕裂。比如我女儿,小时候很讨厌洗头,有时甚至害怕洗头。我开始很是疑惑,因为起先她是不那么讨厌洗头的。经过观察,原来症结出自我妻子身上。每次洗头前,妻子总会问女儿要不要洗头,从不管女儿正在做什么。有时女儿正和小伙伴玩在兴头上,她也这样问。有时女儿心情不佳,情绪低落,妻子还这样问,不管不顾。于是女儿理所当然地摇了摇头。妻子开始就不停地讲道理给女儿听:不洗头会滋生细菌;不洗头会散发臭味,小伙伴就不喜欢与你一起玩;不洗头会……
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道理,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我让你洗头,你一定要洗头。最终女儿却越来越讨厌洗头。大人的世界主要由理性构成,儿童的世界却主要由感性构成,他们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接触来认识世界的。这就是为何大人对孩子讲道理却总是无用的关键所在。比起听一堆道理,孩子更愿意自己去体验。卢梭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时最无效的教育。02那大人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呢?可以增加孩子的体验,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道理,从而加深他心灵中的印象。去年在网络上很火的泰国妈妈,就是通过一场捡垃圾的体验,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易,应该珍惜上学念书的时光。
有一段时间,这位泰国妈妈的宝贝儿子十分厌学,妈妈见状又是忧虑又是着急。冷静下来后泰国妈妈没有搬出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一堆空洞的说教,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你可以不去上学,但要找点正经事去做,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的。于是她让儿子到大街上收集熟料品与易拉罐等,按照市场价格到父母处换取生活费。
刚开始儿子觉得很新鲜,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厌烦了。但妈妈依然让他走了3.5公里,将他收集的物品折换成2泰铢(约合0.4元人民币)。经过一家冰激凌店时,儿子提出想吃冰激凌。可是妈妈告诉他,一只冰激凌要5泰铢,你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才赚了2泰铢。又经过一家餐厅,儿子说饿了,想吃燕麦。妈妈告诉他燕麦要15泰铢。
回家时,儿子想坐公交车。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赚的2泰铢还不够付车费。于是只好走路回家,整个人又累又饿。这时妈妈问儿子,想上学还是去工作?儿子坚定地答道:“我想上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是情绪的动物,是由情绪构成、靠情绪驱动的高级动物,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主要是靠情绪推动的,而不是那些一大堆的道理。聪明的家长,手里把玩的不是道理,而是情绪。
大人讲的道理小孩都懂,但他在情感上并不接纳这些道理。他更喜欢自己去体验。让他去犯错,去撞南墙,去碰壁,去体验,之后他自然就懂了。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鼓励他多阅读。卢梭说:“你既然不能防止一个孩子在外边学别人的样子,那就必须集中精力把那些样子按适合于孩子的形象印在他的心中。”比如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可以给他讲讲一些不吃蔬菜造成不良后果的童话故事;比如孩子爱发脾气,可以给他看诸如《生气的亚瑟》等童书,里面讲述了爱发脾气的亚瑟是如何将宇宙弄爆炸的。还有很多。03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最近,贾静雯与前夫在女儿梧桐妹毕业典礼上的同框照片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夸奖贾静雯的大方和无私的母爱。因为前夫出轨等因素,贾静雯与他老死不相往来。可是为了女儿,贾静雯还是鼓足勇气与前夫一同出现在女儿的毕业典礼上,并且还同框拍照。贾静雯发微博说:“因为无私的爱把我们聚起来,很奇妙……”
这条微博获得了10万点赞。有一条评论,点赞过万。
智慧的贾静雯明白,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比起那些空洞的说教不知强多少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曾经有一位单亲妈妈,一次无意中发现16岁的女儿偷偷地抽烟。那一刻单亲妈妈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因为女儿一向文静乖巧,成绩也不错。震惊和愤怒使单亲妈妈差一点丧失理智。最终她还是冷静克制地对女儿说道:外面冷,赶快回房间吧。没有喋喋不休地痛斥女儿。
冷静下来的单亲妈妈想了很多。她估计女儿可能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妈妈给女儿写了封信,坦承了自己的心情,她写道:宝贝,妈妈是这世界最爱你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不要怕,还有妈妈,妈妈永远爱你。女儿哭了,她终于对妈妈敞开了心扉。原来,女儿暗恋上一个男孩,可是男孩却以名花有主。陷入单相思的女儿不能自拔,心情坏到了极点,有时甚至想跳楼自杀。还好妈妈用伟大的母爱感化了女儿,巧妙地解决了一场未爆发的危机。多跟孩子讲爱,少搬出一堆道理。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当孩子犯错时,千万不要立马下结论去骂他,给他贴标签,也不要动不动就语重心长地灌输一堆道理。只有当孩子确定自己是被爱着的,他才能够有心理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明白那些真正的道理。少一点说教,多一点体验;少一点管控,多一点放手;少一点指责,对一点共情;孩子自己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的一切,才是促使他成长的动力,而不是家长讲的那些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