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结构的直肠

如题所述

直肠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在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约12一15cm。直肠上端的大小似结肠,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变细接肛管。直肠在盆腔内的位置与骶椎腹面关系密切,与骶椎有相同的曲度。直肠在额状面有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弯曲,当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必须注意这些弯曲,以免损伤肠壁。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反折形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1/3全部位于腹膜外,故直肠为腹腔内外各半的肠道。直肠无真正系膜,但其上后方,腹膜常包绕直肠上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有人称为直肠系膜。在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直肠壶腹部粘膜有上、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中瓣常与腹膜反折平面相对。但直肠瓣数目可有变异,最多可达5个。直肠膨胀时直肠瓣消失,直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4
直肠是大肠的末端,上端平第3 骶骨上缘平面,与乙状结肠相连,向下沿骶尾骨屈曲,穿过盆底终于齿线,与肛管连接,长12 ~ 15cm。直肠与乙状结肠连接处最窄,向下扩大成直肠壶腹,是大肠最阔部分,下端又变狭窄,形成两头狭小,中间宽阔。
直肠上三分之一的前面及其两侧有腹膜遮盖,中三分之一仅在前面有腹膜,然后在此反折成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腹膜反折与肛门之间距离约7.5cm,在女性则较低。直肠后面无腹膜遮盖。
直肠壁肌层由上到下逐渐增厚,接近肛管时尤为显著。直肠壁分为4 层,最内一层称为黏膜层,是肠腔壁;其深面为黏膜下层,直肠壁最外一层称为浆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之间为直肠肌层。
直肠的肌肉层是直肠壁的最厚部分,分为环肌和纵肌两层,环肌在内,纵肌在外,纵肌在直肠前后比在两侧稍厚,上连乙状结肠纵肌,下与提肛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环肌肌纤维在直肠上部较少,下部较发达,到肛管形成肛门内括约肌。
直肠前面在男性与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及膀胱毗邻,在女性与阴道、子宫颈及子宫毗邻,其间借直肠膀胱筋膜相隔,由于此筋膜较厚,有防止恶性肿瘤早期蔓延作用。直肠后面有骶骨、尾骨、提肛肌、骶前静脉丛和骶前神经丛,两侧有坐骨、髂内动脉、坐骨神经及输尿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