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秦岭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

如题所述

(一)1995年河南秦岭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

1.最佳指示元素及特征指示元素

(1)最佳指示元素组合:Au、As、Hg、Sb、B、Ba、Ag、Cu、Pb、Zn、Bi、Mn、Co(Mo);

(2)特征指示元素:

①特征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B、Ba;

②特征近矿晕指示元素:Au、Ag、Cu、Pb、Zn;

③特征尾晕指示元素:Bi、Mn、Co(Mo)。

2.模式剖面图特点(图4–9)

(1)剖面图上控矿断裂为逆断层,有利成矿部位为由陡变缓后的缓倾斜部位,是金矿体A赋存部位,中间陡倾部位不利成矿。陡倾部位之下深部又出现缓倾部位,为有利成矿空间,但有利成矿空间不一定有矿,根据构造叠加晕研究可预测有利成矿空间是否有盲矿存在。

(2)图4–9中展示了上部A矿体周围第Ⅱ、Ⅲ两个主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的同位叠加特点。

(3)如果矿体A尾晕又有前缘晕叠加共存,或计算分带序列出现反分带,或计算地球化学参数发生转折,则预测该有利成矿空间有盲矿存在。

图4-9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剖面图(1995年)

(二)2007年研究建立河南秦岭金矿床深部第二、三富集带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

1.叠加晕特征

图4–10~图4–14是1995年和2007年两次研究杨砦峪金矿60号脉构造叠加晕向深部延伸相接的垂直纵投影图。随着勘探和采矿向深入推进,显示了探明的金矿体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即2000m到1700m为上部第一矿化带,1700~1400m为弱矿化带,1400~1000m为第二矿化带,预测1000m之下还有第二个弱矿化带,其深部可能还有第三矿化富集带。

图中展示了秦岭金矿床60号脉垂直深度已达1260m,倾向长1781m的构造叠加晕特点。每次成矿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不同阶段形成的金矿体–晕在空间上部分同位叠加或只有上部矿体的尾晕与深部盲矿前缘晕叠加共存特点,在图中表现为非常复杂的晕。

2.河南秦岭金矿床预测深部第二、三富矿带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

随着对60号构造叠加晕研究的向深部推进和验证靶位又见矿很好的特点,根据构造叠加晕在空间的展示特性,修改完善1995年建立的河南秦岭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2007年建立了河南秦岭金矿床深部预测第二、三富矿带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图4–15),模式剖面图展示了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部分同位叠加特点。

图4-10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60号脉Au、Ag、Cu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

图4-11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60号脉Hg、B、Ba、Bi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

图4-12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60号脉Pb、Zn、As、Sb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

图4-13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60号脉Mn、W、Mo、Co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

图4-14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60号脉Ni、V、Ti、Sn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图

图4-15 秦岭金矿杨砦峪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剖面图

(2010年修改完善)

(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部分同位叠加剖面图)

模式特点是:

(1)控矿断裂逆断层,构造的扩容空间–由陡变缓的缓倾斜部位为有利成矿空间。金矿体赋存于构造由陡变缓的缓倾斜部位;

(2)模式中展示了金矿脉上、中、下三个矿体富集带的矿体(串珠状矿体①②③)及其原生晕的叠加结构,上部第一富集带标高在2000~1700m,垂直深度300~400m,为大矿、富矿富集带;中部相对弱矿化带:标高为1700~1400m,垂直深度300~400m:下部第二金矿富集带:标高在1400~1000m,垂直深度300~450m;预测深部第二弱矿化带标高在1000~600m,预测深部600m之下还有第三富矿带。

(3)模式中上、中、下(串珠状矿体①②③)展示了秦岭金矿金矿脉深部三个富集带金矿体构造叠加晕特征。上①、中②、下③三个矿体–晕是多次成矿叠加的结果(部分同位或只有上、下两个矿体前、尾晕等多种形式叠加)。

(4)图中展示了上部矿体①、中部矿体②都分别由第Ⅱ、Ⅲ两个主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叠加在第Ⅰ阶段形成大石英脉之上,在有利成矿部位–断裂缓倾斜部位部分同位叠加特点;矿体①总尾晕与矿体②总体前缘晕叠加共存。可根据矿体①尾部出现前、尾晕共存,预测深部还有第二富集带矿体②存在。

(5)若深部矿体②尾部又有前缘晕叠加,出现前、尾晕共存,又可向深部推进预测第三富集带矿体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