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么悲凉,生活在唐朝鼎盛时期的杜甫为何这么惨?

如题所述

因为虽然杜甫生活在大唐时期,但并不是那一个鼎盛繁华的大唐,即使时代如此繁华,但是对于杜甫来说却是另一番景象,杜甫是一个满满腹才华的人,但是他没有出生在盛唐,他眼中的大唐只是一个朝廷动荡,国家飘零的时代。

杜甫生活在唐朝后期,而唐朝后期的时代是一个飘零动荡的时期,虽然他有着满腹的才华,但是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杜甫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感才更加强烈,他一生飘零,但是这样的生活是杜甫自己选择的。

其实早期的杜甫家庭比较富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才可以使杜甫能在自己父亲的支持下离开家乡去游历各国,而正是因为他想去各国游历,体验百姓生活的疾苦,所以才有了后来杜甫笔下众多描写百姓生活疾苦的诗篇。

而后期的杜甫之所以贫困潦倒,是因为他在见识了百姓的疾苦之后,带着一身的才华去求官,但无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再后来由于战乱的发生,杜甫以及自己的家人只能忍受着贫困与饥饿,过着潦倒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因为杜甫不愿意与其他人那样同流合污,而去阿谀奉承别人,他也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所以在官场上就容易处处碰壁,就会被各种流放各种打压而生活的很惨。
第2个回答  2019-08-05
杜甫虽然生在唐朝鼎盛时期,但是杜甫当时的并不为人所重用,生活也比较贫困。再加上他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年老,所以生活过的比较悲凉。
第3个回答  2019-08-06
因为杜甫自己弃官回了乡下,不喜欢贪污腐败的社会气息,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安静的村子里陶冶情操,自然生活会变得很悲凉。
第4个回答  2019-08-05
杜甫仕途不顺,然后导致他接下来的悲惨生活,过的比较贫困。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杜甫投奔了唐肃宗,但是却因为皇帝的疏远,杜甫也丢掉了官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