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这个词是如何来的?这个词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如题所述

加油这个词据说是清朝时期的一个举人创作而来,那个人叫做张瑛。据说这个人特别热爱教育事业,所以在他当官后就要求差役每天带着蜡油走街串巷,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只要看到有人家里在读书的就会免费给那个人加蜡油,用以方便学子们继续学习。

一.吆喝而来的词

据说在当时张瑛每天都会要求差役去街道上看有没有学子在读书,所以只要看到谁家的灯亮那么就会主动给他添加一勺蜡油,添好后就会在门口大声吆喝道“知府大人为你加油”。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了。老百姓在后来的交谈中就会主动说“加油”一词了。

二.热爱教育的人

张瑛实际上是张之洞的父亲,他在家族的影响中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所以他看到老百姓们连吃的油都舍不得拿出来用,于是就自己掏腰包买了蜡油来给老百姓使用,虽然他未能改变什么现象,但是在那个年代他愿意付出这些真的很不容易,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三.亲力亲为

其实张瑛真的是一个优秀的进士,他非常清廉,而且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奉献,在那个时候他的薪水本就不高,但是为了让学生们多读书就自己花钱买蜡油,买了后也自己亲自和差役一起挑着扁担去路边吆喝,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吆喝这种事都是走街串巷的商贩做的事情,他能做到这点实在是着实不易。

也许就是因为张瑛的种种行为影响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就是张之洞,在晚清的时候为清朝出了很多力,并且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这些都和张瑛的教育分不开,如若不是他的教导以及他对教育的一番呕心沥血,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读书,更不会让他的儿子成为未来的“四大名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2
“加油”一词本是劳动号子——是中国人在榨油时喊的劳动号子。传统的榨油工艺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茶籽等原料经烘烤、碾、蒸后做成饼,把多个饼竖起来横排码放到木制的榨槽内,再一根根地往槽的右侧(或两头)加木楔。但是加楔是个力气活,一般要几个人抓住绳子、锤把或抱住锤身,有点儿象撞钟一样,用悬吊的石锤或木锤向前撞击木楔。于是大家或掌锤的在这时就会喊号子,如“一二三,加油”、“加油,咳哚哚”之类。“加”既是指加木楔,也是指同时出油的增加;“加油”应该是“增加出油”的意思,而不是其它所有解释中“添加用油”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20-04-22
清朝嘉庆年间,张之洞的父亲张瑛在贵州安龙城做知府,上任后,张瑛从自己的俸禄当中挤出了一些钱,自掏腰包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为了鼓励年轻人好好读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派出差役,带着油桶四处去巡查,如果发现有读书人正在挑灯夜读,就给他的油灯里添一勺油,并且要喊一句"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 "加油"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第3个回答  2020-04-21
朝嘉庆年间,当时的贵州知府张瑛为了鼓励年轻人好好读书,每天晚上派人,提着油桶到处去巡查,要是发现有读书人正在挑灯夜读,就给他的油灯里添油,还要喊一句"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于是 "加油"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