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三个数字,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且必须用一次,顺序不变,添加数学运算符号使得数为4?

如题所述

这道题目可以这样计算
3的-1次方×(7+5)
=1/3×12
=4
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使375这3个数字等于4。
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数学,还包括奥数,在学习方面要求方法适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会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据呢?希望大家能惯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来解题!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

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7

3乘7减5,再开平方,即可得到4。

第2个回答  2020-04-26
3 ÷ (75%) .
375三个数字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且必须用一次,顺序不变,添加数学运算符号使得数为4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6
[(3+7)÷5]²
=2²
=4
第4个回答  2021-03-16
375等于十一到二十怎么算?

375顺序保持不变的方法如下:

3+7+5º=10+1=11

3!×(7-5)=3×2×1×2=12

3º+7+5=1+7+5=8+5=13

3!+7+5º=3×2×1+7+1=6+7+1=14

3+7+5=15

3×7-5=16

〔3º×7^(-1)×5!〕=〔(1×1/7×5×4×3×2×1)〕=〔17.1428571〕=17

3!+7+5=3×2×1+7+5=6+7+5=18

(-3+7)!-5=4!-5=4×3×2×1-5=24-5=19

(-3+7)×5=4×5=20

24点”数学游戏,它能把枯燥的基本数字计算变得趣味盎然,能大大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使得思维灵活敏捷,是一种寓教于乐的的智力竞赛游戏。

游戏规则:给定4个自然数,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任意交换数的位置,可以随意的添加括号,但是每个数只能且必须用上一次,连起来组成一个计算式子,得数就是24。

“24点”数学游戏通常是用扑克牌进行的,此时,给定的4个数就被限定在1~13的范围内。“24点”数学游戏可以是1个人玩,也可以是多人玩,比如4个人玩,把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剩下的52张牌洗好后,每人分给13张,然后就是每人出一张牌,其中J、Q、K分别代表11、12、13,其他的牌就代表相应的1~10的自然数,谁先算出“24点”,谁就把这4张牌赢走,然后继续玩牌,最后谁的牌多谁就获胜。当如果算不出“24点”的话,各自就拿回来自己的牌,然后洗牌,再次继续进行。

要想算得又快又准,这就要靠平时的基本功了,而要有好的过硬的基本功,就要多练习了,只有多练,才能算得好,而且这又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判断能力,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而要玩好这个游戏,最重要的有2条:

1、熟悉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

2、利用括号,因为括号既能改变运算顺序,也可以改变运算符号。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24点”的一些基本算法。

“24点”的基本算法(1)乘法
乘法式子有3×8=24,4×6=24,2×12=24,1×24=24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