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答辩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一、仪表得体、举止大方的原则
面试礼仪是很重要的,得体的着装、优雅的谈吐,不仅能给面试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
第一,一定要守时,无论你有什么理由,迟到都会被视为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表现。应试者要提前到达考场,以利用考前的时间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迅速适应考场环境。
第二,着正装,教师面试是很正式、很严肃的,务必穿正装出席,宁可保守一点也别标新立异。男士最好穿深色西服,打领带;女士选择相对多一些,但要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为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状态和教师职业相协调,还要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学生年龄相吻合,这样的着装会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第三,面试中要杜绝晃腿、吐舌、转笔、伸指等不雅的小动作,这些动作容易给考官留下此应试者不成熟、不稳重、不自信等印象,自然会认为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教师。面试中语调要平衡,语速要平缓,尽量避免中英文夹杂,尽量少用助词,例如“啦”、“喽”、“呢”等,不要给评委留下用语不清、冗长、不认真及缺乏自信的感觉。
二、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原则
面试考官比较看重应试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应付的应变能力,对此应试者要有充分的准备。例如,当你进入面试考场之后,如遇考官们都不发问,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使你不知所措,心里紧张。这时候,你可“主动出击”,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你可以先作自我介绍,甚至可以向考官们提出一些问题,以显得自己是位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随机应变的人。
一般来说,在面试过程中当考官提出问题以后,应试者应稍作思考,不必急于回答。即便是所提问题与你事前准备的题目相似,也不要立即答题,因为那样给考官的感觉可能是你不是在用脑答题,而是在背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如果是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题目,则更要冷静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匆忙答题可能导致文不对路、东拉西扯或是没有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经过思考,理清思路后抓住要点、层次分明地答题,会给考官留下较好的印象。
三、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指在回答考官提问时,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应对考官的发问。比如,当考官问及你的家庭情况时,你应如实简单相告。如果问及你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都学过多少门课程时,你如记得清楚,就如实报告,如记不准,就说个大概,切不可随意编出个数字来。当问及你的优点与缺点时,要简明扼要地叙述,切不可谈得过多、过高。
在面试中涉及专业知识时,更要实事求是地回答。如果你对考官所提的问题回答不出来,就坦率地承认“不知道”并表示歉意,因为一个人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当问到你熟悉的问题时,你应尽量发挥得充分些。
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原则
逻辑思维能力是面试测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这种能力的高低能通过应试者的答辩显示出来,条理清晰、前后一致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要注意考官不是看你答什么而是看你怎么答,这就要求应试者在听到面试题后,首先要思维有逻辑性,然后便是陈述要有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要求应试者的回答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前后衔接紧密,表述前后呼应。依此作答才能征服考官。
五、紧扣题目的原则
答辩必须根据试题的要求答辩,需要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试题和问题的内容或范围。例如,有些组织类题目明明问“作为一名教师,对这次活动你是如何计划的”,很多应试者不假思索地开始按答题套路分成事前计划、事中实施、事后总结来答题,而忽视了题目的问法,结果适得其反,给考官留下此应试者只会生搬硬套,不能够变通,遇到问题不能随机应变的印象,自然也就得不到。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来作答,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才能有所突破,获得。
六、有理有据、言近旨远的原则
面试答辩本身就有理论测试的特性,因此,应试者回答问题应该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比方说,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言近旨远,或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或是新课程理念,或是教育名人名言等,这些都需一定的理论功底,应试者平时应注重这方面的积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2
准确 在答辩的过程中,切忌说话要清晰,语速可以放慢一些,可以避免语词颠倒、语法错误等现象。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一定要清晰,不偏离主题,要紧扣文章题目。
2.
简洁 教师资格面试中,答辩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问题给解答清楚。切忌...
3.
流畅 在回答考官问题时,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口头禅,对于自己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些口...
4.
清晰 在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一定要条理清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2
在面试礼仪上要做到打动考官,让考官从内心里认同你,从而他们才会给你一张加入教师队伍的绿卡。说到礼仪,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是重仪表,第二是有礼貌。
有的同学经常会问我“参加教师资格面试,到底需不需要穿正装,白衬衣黑西服那种”,我能体会到大家在问我这个问题时的心情:有忐忑,也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比较紧张吧。实际上,我们参加的是教师资格的面试,是成为正式教师之前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大家现在可以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老师在学校里面都穿什么衣服,我想那就是我们要的答案。当然,也不能穿的太随意,毕竟是去参加一个相对正规的面试,因此牛仔系列的不建议穿,运动系列的不建议穿(体育学科除外),其他的您随意。因此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要太正式,那样显得死板,凸显不了自己的个性,也容易让考官审美疲劳;也不要过于休闲,所以可以穿的衣服应该还是很多的。相信大家打开自己的衣柜,一定会发现不少能穿去面试的衣服,而大可不必为了一次考试,买了一件一生只穿一次的衣服。
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仪表,接下来就要“丑媳妇见公婆”了,我觉得用这一词语形容大家见考官时的心情最为贴切了。首先,这是我们第一次和考官见面,考官也都是老师队伍中的前辈和佼佼者,因此作为还在教师队伍门外踱步的我们,最起码要向他们问声好,打声招呼吧,一声“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一号考生”,配以三十度左右的鞠躬,会给考官一个极好的观感,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也会对你以后一旦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后,必然会为人师表这一点深信不疑。您瞧,虽然我刚刚还说在面试环节我们都一样,实际上在这里我们又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用心地跟考官进行了单边友好的交流。接下来就是整个面试马上就要结束了,有的考生由于全程过于紧张,答辩环节一结束,仓皇离开教室,显得极不稳重。实际上,在面试结束之际,我们完全可以表达一下对考官的感谢之情,考官也不容易,本着对考生负责的精神,他们一天精神高度集中,能够休息的时间也及其短暂,你想一下如果此时你的一句“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各位考官辛苦了”,配以真挚的目光,考官们会作何感想,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有同理心的人,而具备这一特质的人不去当老师那不是太可惜了吗?
第3个回答  2019-09-15
一、沉着冷静,实事求是
在答辩时无论考官提问什么类型的题目,考生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只有平静的心态才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发挥出最好的答题水平;相反过于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记不住考官的问题,最后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在答辩前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采取深呼吸或者自我暗示的方式淡化目标,减轻心理压力。
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后,面对考官各式各样的答辩题目,考生还要做到实事求是,尤其在考官问到关于个人信息类题目时,例如“你是否毕业于师范类的大学”,部分考生会觉得考官也不知道我是谁,那当然要说自己是师范生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了。其实不然,在教师资格面试中,考官是可以看到考生个人信息的,所以大家在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抱侥幸心理,即便自己并非师范生,但是你经过充分的备考,以优异的笔试成绩和突出的面试表现一样能够脱颖而出。如果你的回答有悖于“诚实守信”最基本的道德,那结果便可想而知。
二、紧扣题目,条理清晰
在考官念完题目时,大家不要急于立刻回答,要留有10秒钟左右时间迅速思考,并建立起答题的要点,再通过语言加工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因为答辩一般来说5分钟要回答两个题,所以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围绕主题,尽量直击答题要点,再用精炼的语言适当展开,这也是考官打分时比较看重的。因此,考生切忌答题时语言拖拉,长篇大论后发现离题万里。例如在答“请你对自己刚才的试讲进行一下反思”时,有的考生一上来就开始复述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但发现并没有达到考官所想听到的要点。其实对于反思类的题目我们有三个答题要点:首先,优点有几条体现在哪;其次,缺点出现在哪,原因是什么;最后,今后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注意在答优缺点时不能只说优点或者只说缺点,要达到长善弱失的效果,所以当你把清晰的要点展示出来时,你的答题已经成功了一半,之后再用语言稍加修饰,例如多使用一些“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来体现答题时的条理性,这样的答题便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三、教态自然,语言流畅
众所周知,面试是对于考生多维度的考察形式,从历年的评分表中,不难看出,不仅对考生内在有严格要求,而且对于外在也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考生在答辩时,首先要做到教资教态大方得体,有的考生稍有紧张就会抓耳挠腮,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这样会使考官大大降低对你的好感度,影响整体的效果和成绩。
其次,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所以在答题时切忌口头禅和频繁的卡顿,万一忘词时可以稍微停顿进行思考后,再一气呵成,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另外,还要注意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引起考官的注意力,语速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并且在答题时适当的加以手势和眼神的交流,以此拉近与考官的距离感。
总之,大家对答辩要从答题的心态、思路以及教态、语言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细节的把握,用敏捷的思维直击要点,用精炼有力的语言加以阐释,相信这样一定能赢得考官青睐,走上“成师之路”。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