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用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问题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含义是什么,请不要陈述庄子的这篇文章 没有用的用(技能),才是真正有大用,有几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就是不要小看一个用处,这个技能是没用的也就是普通人根本不会去学,等到真正有用它的那一天,就只有它派上用场了,反正也告诉人别从众在一条路上挤,也有大智若愚的味道,不知道你赞同否?

问题二:<<庄子>>中提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所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非无用,它有它自己的用处,只是人们一般没认识到而已。
一句话概括就是:
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大小物件只是用处不同,并没什么有用无用之别。

问题三:无用之用是什么意思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问题四: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恭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问题五: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8.1相媲美的。

问题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什么寓意这句庄子 这句话出自《庄子》
所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非无用,它有它自己的用处,只是人们一般没认识到而已。
一句话概括就是:
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大小物件只是用处不同,并没什么有用无用之别。

问题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含义是什么,请不要陈述庄子的这篇文章 意思是没有什么有用无用的分别,所谓有用无用本来都一样。要说无用都无用要说有用都有用,就其本身而言没有绝对的有用也没有绝对的无用,放下有用无用的执着念头心中没有有用无用的分别,空空空平等看待一切事物,才能真正的真空生妙用。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的话,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唯有放下我见平等视物方可任运自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问题八:“无用之用”有用吗――简析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一) 庄子为人处世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溶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多处描述了这种出神和逍遥状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以下只注篇名)“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在宥》)这时他对外界的 *** 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之人也,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逍遥游》)“若然者,登高不,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大宗师》)庄子还借颜回之口提出,忘仁义,忘礼乐,再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大宗师》)他还说:“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达生》)庄子也多次描述了人顺应社会的情状,主要谈了个无用之用。庄子似乎对树情有独钟,多次以之为喻来说明无用之用。《逍遥游》有一棵大樗树,其干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其枝弯弯曲曲而不合规矩,它长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一眼。惠子说庄子的言论就像这树一样大而无用,众人都抛弃。庄子回应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还有一棵栎社树。栎社树由于木质无用,做船会沉、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会折毁、做门窗会流污浆,做房柱会被虫蛀,所以逃过了被砍伐的命运,长得特别高大粗壮而成了被人们当作社神祭祀、观赏的社树。(《人间世》)《人间世》中还有一棵商之丘的大树,其树枝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主干的木纹旋散不能做棺材,其树叶人舔一下就烂嘴巴,闻一下就狂醉而三天不醒。子綦评论说:“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除了树外,庄子还用一个肢体残缺之人来说明无用之用。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脸隐藏在肚脐眼下面,肩膀高过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天,五官向上,两条大腿与胸肋相连。他替人缝洗衣服,足以糊口;替人簸米筛糠,足以养活十口之家。国家征兵,他摇晃着膀子在人群中走,没有人征他;国家有大工程,他因为长年残疾而免去劳役;国家发放病残救济,他可以领到三钟米和十捆柴。庄子评论说:“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人间世》)《人间世》中还说,古时祭河神,凡是白额的牛、鼻孔朝天的猪、长有痔疮的人,都不可以用来祭祀,这是巫祝都知道的,认为是不吉祥的。但神人认为这是最吉祥的。庄子在《人间世》最后总结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些都说明一个的意思:人在世上,要做一个没有用的人,他才可能生存下去,不被人役使和杀灭。《养生主》中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生,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弄到出名的程度,做坏事不要弄到判刑的地步。顺虚而入,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安全身体,颐养天年,寿终正寝。接下来是他有名的“庖丁解牛”的寓言。庖丁说了一大堆话,总括起来不过四个字“游刃有余”,也就是在夹缝里过日子的意思。他宰杀的牛有数千头,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的,就是因为这刀总是在牛骨节的空隙中穿过。文惠君听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的“无用之用”就是这把游刃有余的刀吗?他真的能像庖丁那样“踌躇满志”吗?有论者说:“庄子养生自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