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工作能力如何训练?

如题所述

用于发展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对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及训练水平低者,尤其要以低强度的匀速持续训练为主。

(2)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同时,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即是个体乳酸阈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由于间歇训练对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往往不等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因此,对机体机能要求较高,能引起机体结构、机能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较深刻的变化。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完成的总工作量大。②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在间歇期内,运动器官(肌肉)能得到休息,而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能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的锻炼,特别是心脏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摄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方法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及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及间歇时间

(4)高原训练法

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这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上更深刻,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研究表明,高原训练能使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乳酸阈强度训练法: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耐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的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

间歇训练法: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在间歇期间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间歇训练法比持续训练法能完成更大的工作量,并且用力较少,而呼吸、循环系统和物质代谢等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经常进行间歇训练,能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明显的锻炼,特别是心脏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摄氧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

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住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对机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更为深刻,可以大大调动机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高原训练能使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