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08-09-26
论二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
国家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败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直是军事学界和政治学界关心的课题。因此了解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军事、政治、外交的战略问题,对于我们正确、深刻的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这场战争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 R; |( F* k( ]5 F5 |
我们首先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大战略”上,也就是集中在从最高层看问题和作决策的战略上。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怎样制定,以及制定了怎样的联盟战略来打击轴心国,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战争中将英国作为最重要、最可靠、最坚定的盟友,确保英国本土的安全不为德国法西斯所吞并,并确保英国在战后将成为美国的忠实伙伴,以及如何处理与苏联的同盟合作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家大战略的基础。美国在战争期间的具体军事、政治、外交策略都是围绕这一战略展开的。
$ `4 U( K5 y, d-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Chinese History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H+ @ |. U5 u
(一)战争决策
, W) g7 {! l4 B% q 美国加入战争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战略调整,涉及到战略思想、作战原则以及作战对象的全新定位。具体而言,在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上,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并将打败德国作为第一原则,在作战对象上,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而对于突袭美国的日本则在战争初期采取守势。在这种调整的基础上美国形成了八大战略决策。
2 @6 \6 `8 c) ~0 Z k! r 第一,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打败它的敌人。英、美、苏三个主要盟国不打败敌人决不停止战斗,或者与敌人单独媾和。美国在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和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这两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件中将这一点明确提出并固定下来,表明了这一点上永不妥协的态度。第二,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美国将联盟的主要力量用于对德作战,直至德国法西斯政权覆灭,德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尽管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加入战争的直接诱因,但美国并未马上在太平洋寻求和日本进行战略决战,而是采用了“先欧后亚”的战略。理解这一点要和美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大战略相联系。美国首先要保证反法西斯盟友英国和苏联的生存。当时英国和苏联面临着德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伦敦因德军的空袭遭受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苏联则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片领土,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因此帮助英、苏度过难关,减轻他们的压力,将主要打击的对象定为德国而不是日本,便成为了美国在二战期间的主要战略思想。第三,关于1942年7月英美进攻北非的决策。这一决策在1942年12月8日开始实施。美英将主力部队集结到地中海,彻底扫荡了北非的德、意军队,取得了北非战场的全面胜利。1943年5月在突尼斯的二十七万五千名轴心国部队的投降标志着北非战役的胜利结束。接下来同盟国又很快的征服了西西里岛,取得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并且重新打开了地中海这一条海上运输通道。在此情况下,面临着同盟国巨大军事压力的意大利爆发了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意大利正式宣布退出法西斯联盟,轴心国开始趋于瓦解。1942至1943年,由于美、英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以及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德国已经开始丧失战争的优势地位,同盟国阵营已开始取得欧洲的战略主动权。第四,关于西方盟国决定优先动用他们1943年的共同资源对德国的要害目标实施联合轰炸的决策。这一决策是邱吉尔和罗斯福以及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1月份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的。这场战略大轰炸为1944年同盟国的战略大反攻做好了准备,减少了美国必须投入的地面部队的数量,并减少了伤亡。第五,关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允许太平洋战区的尼米兹海军上将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麦克阿瑟将军发动有限攻势,以便迅速利用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中途岛大捷所取得的作战优势的决策。这是美国人脱离英美基本战略协议的第一步。早先英美的战略协定是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仅仅牵制日本,直到他们有把握打败德国为止。1943年2月,尼米兹海军上将从日本人手中夺得了瓜达卡纳尔岛,麦克阿瑟则从日本人手中夺取了新几内亚的东端。在欧洲主战场同盟国军队转入进攻并开始夺取主动权之后,他们也立即在次要战区太平洋上也转入进攻,开始夺取主动权。第六,1943年8月,美国在欧洲主战场和太平战场都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在加拿大召开了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做出决策:允许尼米兹海军上将在1944年发动一场穿过中太平洋的两栖进攻,同时允许麦克阿瑟将军在西南太平洋向菲律宾挺进。这意味着在1944年美国的两个强大的攻势指向同一个目标——吕宋岛-台湾-中国沿海三角地带。到1944年10月,当盟军仍在猛攻欧洲的齐格菲防线时,上述两大攻势已进至菲律宾海;而穿过中太平洋的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攻势,把陆军航空部队的B-29超级轰炸机带到了轰炸东京的距离之内。第七,关于1944年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对德国腹地实施多兵种合成进攻的协议。这次进攻和苏联军队的大规模攻势相呼应,美英联军将和苏军于1945年4月在德国腹地会师。这种打败德国的战略模式是在1943年11月-12月间三个盟国的德黑兰-开罗会议上定下来的。到这次会议为止,横渡海峡的进攻决策经过长期辩论之后,终于拍板定案了。第八,关于把进攻日本本土,实施封锁和轰炸均纳入盟国的战略,以确保打败日本的决策。这一决策就其政治、军事后果而言都是重要的。它导致了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鼓励苏联参加对日战争,而且对使用原子弹的决策也产生了影响。以上这八点决策就是二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在作战对象上为什么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在战略原则上为什么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等等。这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会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于“先欧后亚”战略的制定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理解。 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l- U, ?+ L( z
“先欧后亚”战略的制定,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亚太地区一直是每日争霸的焦点。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和它的扩张趋势,美日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突出。1921-1924年,美军参谋部就制定了在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橙色计划”,此项计划虽几经修改,但直到1938年其基本内容一直未变。为维持美国在一战后所取得的优势和利益,美国在欧洲奉行“中立政策”,力图使欧洲的德国、应发、苏联三方相互牵制相互削弱,美国则左右逢源,从中获得利益。但是美国的这种中立政策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在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致使30年代中后期希特勒的侵略步伐明显加快。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5月德意签订军事同盟。欧洲大战一触即发。鉴于欧洲的新形势以及美德矛盾的迅速上升,罗斯福打消了原先对欧洲局势的乐观主义看法,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欧洲,,把德国作为主要敌人,并着手制定欧亚两项作战的“彩虹计划”。为此,罗斯福在1938年1月向国会提出了拨款十亿美元扩充海军军备的咨文,并在德国吞并捷克后提出制定新的“中立法”,要求国会废除军火禁运条款。他还下令把输入美国的德国货物提高25%的关税,在经济上制裁德国以施加政治压力。在调整欧洲政策的同时,美国在亚洲也面临着日本的压力。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政策,美日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已经在事实上打破了美国提出并一直维持的门户开放政策,并试图建立起日本主导的所谓“东亚新秩序”。面对日本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所构成的直接威胁,罗斯福不得不考虑对日战争的可能性。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著名的“隔离演说”中这样讲到:“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可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的灾难性影响和免于战争的危险。在一个信任和安全已经遭到破坏和无秩序的世界里,我们不可能得到完全的保护”。在此罗斯福不指名的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并暗示美国有可能卷入战争。罗斯福的防战措施未能遏制法西斯的扩张,战争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这种局势,美国感到有面临两线作战的威胁。对美国来说,一旦陷入战争,避免两线作战至为重要。就德日比较而言,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强,野心和危害也最大。而日本虽然对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重大威胁,但还不足以危及美国的生存。所以,1939年夏,美国陆海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认为,美国的直接威胁来自德国而不是日本。要求在太平洋采取守势。罗斯福表示同意,初步肯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9 f6 k" A6 a: H. ^& h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 M; V& C& G/ R* i3 `& S: B-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Chinese History (二)美英之间的军事战略分歧+ W3 {# q8 |9 {$ Y
一般认为,二次大战中的英美联盟是历史上两个大国在战争中能够建立的最亲密、最有效的伙伴关系。而他们的战略是从连续不断的一系列协议演变而来的,但是,这些协议总是伴随着分歧。其分歧的核心是盟国横渡海峡的进攻。美英两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来自两种互相对立的战略概念。美国人相信应该尽早把力量集中于一个决定性的地点,对敌人的腹部实施打击。而英国人则相信正确的战略是:应从外围包围圈积极而更谨慎的采取军事行动,因为海上力量和苏联的抵抗使盟国能够从外围逼近轴心国控制下的欧洲;为苏联提供补给使之继续战斗;通过轰炸破坏并烧毁德国和意大利的城市,鼓励和武装被占领国的抵抗力量;只要有机会就从包围圈出击,不断紧缩包围圈,把敌人困锁和消耗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只需要对其实施致命的一击。因此,可以说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可以说成是美国观点对英国观点的一种胜利。- [) M- I ` e
& ~2 h# P8 h( s中华历史网 (三)空中力量和战略
# ]& u) C4 }) D5 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家们掌握了一种新的力量因素——空中力量,它在大战中上升到同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平起平坐的地位,并且改变了所有的战略估计。空中力量与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按新的方式结合使用并且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成为了美国打败德日的首要因素。在欧洲进行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的专家们甚至这样认为, 即使盟军不跨过莱茵河,盟军战略轰炸部队在几个月内也会迫使德国投降。对太平洋空中力量的平行调查,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效果这个问题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美国航空兵与海上力量的结合,迫使日本在陆军还没有进攻它的本土之前就投降了。
6 s* T8 m4 h9 t; n中华历史网 美国空军在二战中的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早在美国参战前的1938年11月和1940年5月,罗斯福分别下达了两项发展空中力量的命令。第一项命令指示航空兵每年生产一万架飞机。第二项命令要求每年生产五万架。陆军部小航空兵的参谋长阿诺德将军后来说:“在四十五分钟内我就得到了十五亿美元,让我建立一支航空兵。” 1941年6月21日,陆军部建立了“陆军航空队”,其下设参谋部,并以亨利•阿诺德中将为参谋长。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航空兵不象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航空兵那样独立,在名义上仍然是陆军的一部分。但是,在12月至翌年1月的盟军首次“最高”级会议上,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三个成员之一的阿诺德将军和马歇尔将军、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一起,同三位英国三军参谋长们平起平坐,共同指导英美为战争所做的努力。同时,阿诺德将军授权将他的部队由二十四个大队扩编到五十四个大队,然后又从八十四个扩编到一百一十五个,到1942年底以前要扩编到二百七十三个大队。其中,一百一十五个大队必须于1942年12月31日以前作好准备;到1943年12月31日以前应有二百二十四个大队作好准备。一个兵种按这样的比例扩大,在战争史上是破天荒的。而且,他们在战争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比如:配合海军的岸基轰炸机压制德国潜艇,保护和支援地中海的盟军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最重要的、压倒一切的是充分使用空中力量保证1944年的“霸王”计划——伟大的横渡海峡进攻的胜利。
y; `, p# t* q8 G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战略空中战争作为一种最卓越的进攻形式,是英国和美国空中力量的先驱者们和领导人们的希望和目标,这一点本身就决定了美国人建立的庞大航空部队的形式及其使用学说。美国战略航空部队在金钱、技能和稀有资源方面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工具。战争结束前的短暂期间内,当这些部队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时,战略轰炸发展了一种可怕的破坏能力。除了加速战争的结束,为最初的两枚原子弹提供运载工具以外,战略轰炸机并没有证明它有决定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对纳粹欧洲和遥远的日本实施包围与封锁,并使之受到海上、地面和空中攻击的海空力量,空中支援部队以及在德国腹地和日本大门会师的各路地面部队,都是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无可辩驳的是:二次大战中,美国人和英国人使用空中力量的方式,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未来的战争和战略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