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把首都建在抢来的荆州属地武昌,而不是南京和苏州?

如题所述

从赤壁之战开始,此后10余年,东吴的大本营都一直在南京(建业),但等到夷陵之战后,孙权却破天荒做出一项重大战略调整,他把大本营从南京迁到武昌,当然这个武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武汉三镇中的武昌,而是现如今的湖北省鄂州市,后来南宋时岳飞也是在此处驻军。

为什么孙权要做出这样一项调整呢?这个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分析,在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被击退,但他却没有带领军队撤回成都,而是停留在白帝城,对荆州继续虎视眈眈。与此同时,由于孙权当初在与刘备交战时,为防止曹丕趁火打劫,就转而向曹丕称臣,并答应把长子孙登送到魏国当人质,结果战事结束后,孙权却翻脸不认账。

于是,在夷陵之战刚结束不到一个月,愤怒不已的曹丕就亲率十万大军南征荆州,魏国名将几乎全线出动。这样一来,刚刚才夺回来不到一年的荆州自然是岌岌可危。在它的西面,是虎视眈眈的刘备,随时准备趁火打劫;在它的北面,是十万魏军正在拼命进攻。而此时,东吴的大本营又在最东边的南京,明显有些鞭长莫及。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就果断将大本营从南京迁到武昌,由自己亲自坐镇荆州来抵御曹丕的进攻,同时对停留在白帝城的刘备也形成震慑。其后,因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魏军逐渐在战事中落于下风,曹丕知道再打下去只会更加不利,便撤军回许昌。

等到魏军撤退后不久,东吴和曹魏又重新修好,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其后不久,刘备也病世,诸葛亮代表蜀汉重新和孙权和好,这个时候荆州的压力就相对而言比较少了。与此同时,孙权和曹丕又开始在淮南地区摩擦不断,于是孙权便将大本营武昌交给陆逊镇守,自己则坐镇建业,以增强淮南地区军备力量。

后来,曹魏和东吴在淮南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就做石亭之战,结果曹魏战败,魏国十万大军伤亡过半,主帅曹休也因此被气死,东吴在淮南的压力也由此减轻许多。而这一年,诸葛亮先后两次北伐,逼的曹真不得不亲自坐镇关中,曹魏的军事重心也有淮南正式转移到关陇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就又从建业回到大本营武昌,然后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定都武昌。诸葛亮派遣使者来贺东吴,并与吴国缔结同盟,约定两国携手攻取魏国,事后平分天下。事后,为履行从盟约,方便从淮南攻取魏国,孙权便下诏迁都建业,并命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此后,东吴的都城,就一直在建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因为在当时,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坚守好荆州这个地盘,对国家的发展会很好。
第2个回答  2020-11-12
为了摆脱江东世家大族,才会将首都建在武昌,这样可以削弱江东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因为这个可以更好的与蜀国魏国接触,并且这里人民众多,物产丰富,适合做都城来影响全国的经济
第4个回答  2021-05-25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