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真正的朋友吗?

如题所述

当然有了。生活节奏太快,朋友各奔东西,相聚很少。珍惜朋友,多包容,相扶持。

我发现,绝大多数友谊是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的。我曾经在初中、高中、大学时代有很多关系不错的朋友,曾一起度过非常多难忘的美好时光,曾经无话不谈、相互鼓励、相互整蛊,那时候觉得会永远做彼此的好朋友。

学生时代的友情,真的真挚又单纯,让人十分怀念,出社会以后认识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因为工作关系而认识的,大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工作场合喝酒吃饭聊合作,彼此客客气气,但称得上深交的朋友没几个。

但学生时代的很多很要好朋友,当年毕业分开以后,就很少再见了,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就再也没见过了。

我们在分开多年后,只有个别人还在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他的大多数人除了逢年过节群发个祝福之外,已经很少联系了。第一是空间距离近,可经常见面互动,生活轨迹交集多;第二是个体差异小、共同点多、三观相似,年龄、知识、阅历、社会地位、行业专长、业余爱好越趋近;第三个是要常来往、经常联系、有精神和物质上的利益关系绑定。

满足其中一项,其实就已经很难,更别说全部要素了。

成年后要为生活奔命,需要不断向前走,更多的社交都是为了生活,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维持曾经的友谊,于是大家都变得默契:

一个不主动问,一个不主动说,相互不打扰,相忘于江湖。

长大后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路径前进,一刻也不停下,不断积累新的知识、阅历,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不停地遇到新人,和他们产生交集,然后各自走散,疲于奔命的我们,也很少回头看。

如果你没有很多的朋友,其实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因为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朋友,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多的真朋友。

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并不应该追求数量,而是应该去追求质量。

成年之后,有至交好友朋友固然是好的,何其幸运能有知心好友一二,这一生就足矣。

成年之后,成了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时时刻刻需要取悦的是自己,需要负责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们,再也不需要围绕着别人转了,也不需要别人围着自己转了,自己围着自己转就好了。

朋友很少并不是问题,独来独往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在酒足饭饱、杯盘狼藉后独自坐在角落里黯然神伤,在拥挤聒噪的人群中貌合神离,身边有很多人一起喝酒吃饭玩耍却没有人真正懂你、支持你、鼓励你,看似有很多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一个都没有,为了合群要去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这才是更让人难受的。

其实,友谊和爱情也一样,本质上都是两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的联结罢了,过了就走散了。走散了就走散了,倒也不必强留,强求维持,是对彼此生活的一种打扰,闹得彼此不愉快,人生漫漫,有缘江湖再见。友情,是雨季中的一把小伞,它撑起了一个晴朗的天空;友情,是风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它能将寒意驱走,带来温暖;友情,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它在你迷失时给你方向……人生漫漫,若能拥有一段地久天长的相知相伴的友情,生命亦无憾。

友情有时很简单,小时候,ta是简单的一个玩伴,是一份哭哭笑笑的天真无邪。儿时的友情是真切的我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吵架,互相赌气撅起的嘴,片刻之后又携手言欢。那时的友情是那一块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长大后,友情是空气一样的存在,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没有一丝压力。失败或落寞时的酒话连篇,ta不会觉得你烦。友情,是伤心不必躲在一个角落悄悄地哭泣,ta默默地陪你,告诉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成长里有我们友情地久天长的足迹。

友情有的时候又很难,有些人又可能只是匆匆一段很难抓回来,就像蔡康永说过:“有些人只是陪伴你走过这一段路程的人,很有可能,下一个转弯或拐点,我们就互不打扰各自成长,甚至都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这一类也是我们付出过真心实感的朋友。我们彼此心照不宣,也互不干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