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一般采用胸腹联合透视,其意义在于了解急腹症症状是否由胸部病变所引起。了解膈肌运动情况及有无脏器穿孔致膈下游离气体,可粗略了解有无胀气的胃肠腔及有无异常液气平面形成。但透视不能显示细微病变,对一些复杂病例需结合腹部X线平片检查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消化系统 影像学检查 实用
透视
透视,一般采用胸腹联合透视,其意义在于了解急腹症症状是否由胸部病变所引起。了解膈肌运动情况及有无脏器穿孔致膈下游离气体,可粗略了解有无胀气的胃肠腔及有无异常液气平面形成。但透视不能显示细微病变,对一些复杂病例需结合腹部X线平片检查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腹部平片
消化道钡餐
消化道钡餐可观察消化道粘膜、轮廓、蠕动、排空和占位性病变、溃疡、息肉等。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钡剂检查与内镜和内镜超声显像检查技术的关系在于:互为补充、互不取代。钡剂造影检查除可间接了解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病变外,还可了解器官结构形态的改变,如疝、套叠、扭转、憩室等。了解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如:吞咽障碍、失驰缓症、返流及返流性损害。了解邻近病变对消化道的影响,如:胰头癌对十二指肠圈的影响。特别是对曾行胃手术者,钡剂检查对于了解器官解剖和排空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故一般而论,钡剂检查应是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内镜和内镜超声显像检查可直观粘膜的大体病理学改变,且可取材活检,此外,内镜超声显像还可探测粘膜下壁的病变和器官周围的改变。
造影
DSA又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胃肠道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畸形等,寻找小肠内富血管性肿瘤,如:类癌、异位嗜铬细胞瘤等。了解胃肠道出血的病因和部位。血管造影很少用来诊断肝、胆、胰、脾疾病,在少数情况下仅作为一种鉴别诊断的方法,目前它主要是作为对上述器官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手段。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胰腺疾病和确定胆系梗阻的原因,亦能进行胆总管取石和胆总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但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重症胆管感染不宜作ERCP.加之,它属于有创检查方法,随着无创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出现,它的诊断作用日益减弱。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用以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和确定梗阻的部位,现在仅用于经CT、超声和磁共振不能确诊的患者,或考虑进行胆管引流术的患者。PTC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漏胆等并发症。术后经T形管造影,主要用于了解胆管内有无残余结石、胆管与十二指肠的通畅情况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如:发现残余结石,目前可经T形管体外取石。
CT
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及后腹膜病变的检查,CT应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主导作用,与超声相结合,CT能对绝大多数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胃肠道疾病的影像诊断中,CT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但其目的不在于查出肿瘤,而是了解肿瘤向外侵犯的有无与程度,同周围器官及组织间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远隔器官转移等。从而,有助于肿瘤的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有助于恶性肿瘤手术后、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因此,CT检查应在胃肠道造影检查发现病变后视需要进行。
磁共振
磁共振除可提供优异的解剖学图像外,还可根据信号特征分析病变性质,用于超声和CT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例。磁共振对肝脏病变的检查及定性诊断,特别是肝癌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十分有价值。在显示胆管、胰管梗阻病变时,磁共振优于超声和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其方法是利用水成像技术,在不需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可清楚显示胰胆管全貌,对胰胆管梗阻性病变诊断颇有价值,可以部分取代ERCP.
超声
由于超声的普及和超声检查不依赖于肝、胆功能,而且它对胆系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方法,故X线平片,口服或静脉胆囊、胆系造影在临床上已很少用。也正是由于超声对胆系疾病诊断的效/价比最高,亦能发现肝、胆、胰、脾的病变,在临床上常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介入性治疗。对胰腺癌的诊断上,CT显示胰腺癌及其对周围血管、器官的侵犯优于超声,但超声显示胆管扩张较CT简便、有效。脾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它对脾实性和囊性占位病变比较敏感、准确。亦特别适合对疾病的普查、筛选和追踪观察。通常,检查前病人应禁食8小时以上,以减少胃内食物引起过多气体,干扰超声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