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四大书院应天书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时期,由商丘人杨悫创立。当时,学子们不远千里而来,纷纷投奔,吸引了众多学者。北宋建立后,朝廷实施科举制度,应天书院因其人才济济,涌现了大量科举中第的学子,约有五十到六十人。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在宋州(现商丘)的发迹,宋真宗将宋州改为应天府,并在1009年正式赐予“应天府书院”的名号。1014年,书院升格为南京,成为陪都的重要教育机构。


在晏殊、范仲淹等知名人士的支持下,应天书院进一步发展。范仲淹曾在此任教,撰写了《南京书院提名记》,书院成为中州重要的学术中心,据《宋史》记载,应天府书院的兴盛开启了五代以来全国教育的复兴。在宋仁宗时期,书院被改为南京国子监,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应天书院在明正德六年迁至现址,拥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其中大成殿供奉孔子及其弟子,明伦堂则是学习场所,均为歇山式建筑。然而,历经战乱,应天书院在宋钦宗时期被毁。明朝嘉靖年间,蔡瑷以社学形式重建,但最终未能逃脱张居正万历七年下令拆毁书院的命运。直到清乾隆十三年,陈锡格知府重修,但不久又被废止。2007年,应天书院的修复工程被列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920万元,占地52亩,由河南大学古建筑研究院设计,布局严谨,展示了其昔日的辉煌。




扩展资料

在岳麓山东面山下,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冠。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