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行政区划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其名起于魏晋,但仅是一个官衔名称,并无管辖区域。景云二年(711年),唐以凉州都督充任河西节度使,此名称才确定,并列入正式边疆官制。至唐玄宗开元和天宝之间,已增至十个节度使,分别是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分置于边地。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制被滥用于内地,使这种原为边关的军事制度变成为内地实际的行政区划单位,而且大者连州十数,小者亦兼三、四。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肃宗时(756~761年)节度使已有44;又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所载,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全国有节度使47。所以唐初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安史之乱后已徒有虚名了。


纵观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应该说这是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太宗创建了“道”,唐玄宗把“府”引进区划,唐睿宗又把节度使变成正式建制;使三级制正式成型,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则为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已为虚设,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当时的河南道并不包括山东和河南省的全境,当时的河南中部有个都畿道,包括今洛阳、郑州和三门峡一带。  唐朝时山东属河南道,包括今山东黄河以南的部分,江苏及安徽北部(淮河以北),以及今开封-许昌-信阳以西。 具体的给你看个图: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型。

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督府与都护府,但是都督府由于都督权力太大,在设立后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府、郡)和县分级,其中州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级行政区按照级别的不同,其官吏级别、人数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唐朝的行政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行政区的划分,就是按州来划分,而且每个州的权力都很大,就和联邦一样的体制。
第2个回答  2021-03-14
唐朝的行政区划是以藩镇形式存在的,这也导致了唐朝灭亡。
第3个回答  2021-03-11
简介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