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HR三支柱发展阶段是怎么的?

如题所述

(1)阶段一:活下去

1987年,华为从销售代理起步。作为通信设备行业中众多企业之一,“活下去”成为华为的核心目标,基本的人事管理和有效的招聘管理是这个时期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2)阶段二增长、规范

1994年,任正非提出“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的宏伟目标,清晰的战略愿景加上行之有效的业务策略,华为的主营业务在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十年间销售额从15亿元増长到462亿元员工也从1200人加到了2.2万人。具有前瞻意识的华为公司,早在1995年左右就开始基于过去和现实对未来成功之路进行探索,历经3年,以企业内部宪章的形式制定《华为基本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作出全面的规范。同时,华为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管理实践,从1997年开始全面引进世界级管理体系,如HAY的职位与薪酬体系、 Tower I的股权制度、IBM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SC(集成供应链)流程化组织建设等,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模块。

(3)阶段三:全球化,超越

2005年,华为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为实现全球化、超越国外产业巨头,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投入,使人力资本成为“公司大发展的发动机”,在培育新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建立领导力与干部标准,完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搭建全球范围的HR体系应对全球化挑战。

(4)阶段四:领先,自我升华

此时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是领先与自我升华。实际上,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革趋势,早在2009年华为便开启了HR三支柱的探索道路。到2014年时,华为的HR三支柱日趋成熟,充分发挥了对公司战略和业务的支撑作用。

在向HR三支柱转型升级之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华为,面临着更多未知的挑战,组织内外部的变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尤里奇主张,“人力资源部的意义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企业帯来什么成果一一帮助业务创造多少价值,为客户、投资者和员工提供多少加值。”基于这种理念,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围绕着“客户满意度、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员工价值同步提升”的目标,全面引入IBM的HR三支柱模式,建立起“增长、效率”导向的HR业务管理架构,并致力于成为公司业务部门的伙伴。

区别于过去职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华为的HR三支柱模式进一步强调对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关注,通过HRBP对业务需求的承接有效整合并实施人力资源解决方案。COE的功能更多地在于提供专业化的支SSC则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实现卓越运营的HR服务交付。

将HR三支柱与各职能模块综合起来看,实质上,华为的HR三支柱体系强调对业务部门的支作用。HRBP扮演核心值观传承的驱动者、战略伙伴和解决方案集成者重要角色,针对公司战略、业务痛点和需求,提供包括高绩效组织、领导力、人供、激、企业内通和全化文等大个方面的专业解决方案。

在团队、职能部门、业务模块和公司等不同层面上,HRBP关注的焦点和解决方案也不同。以团队为例,HRBP主要关注团队绩效、人员管理技巧、工作满意度、激励和归属感等回题,相应地,其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也聚焦在以上这些方面。而越往高的层级,所关注的焦点则更多地体现在组织变革、领异力层面。

在HR三支柱中,COE专注于HR的核心专业能力,致力于成为HR战略贡献者、设计者、管控者以及技术专家,其价值主体现在不人力资源与制度计上,具体包括组织有性、招聘与配置、学习发展与任职管理、整体薪酬、领导力与人才管理、个人绩效管理、员工沟通与关系管理等职能模块。

SE即HR三支中提供共享服务交付的中心,工作内容盖员工服务受理、SS内部运营管理、H取流程事务外理三个方面。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高效服务,SSC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需求,支业务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阶段一是活下去,努力完成基本管理任务。第二阶段是增长,规范,重视员工素质培养以及组织管理。第三阶段是全球化,超越。第四阶段是领先,自我提升。
第2个回答  2021-03-29
阶段:(1987-1994),属于起步阶段 ,(1995-2004),这十年可以说是华为的主营业务在国内快速增长的时期 (2005-2013),华为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运作 (2014-至今),从2014年开始,华为已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
第3个回答  2021-03-29
发展的非常的先进,而且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而且也在不断的提高,希望能够用这一发展来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