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经济学专业的为什么也要学习宏观和微观经济学?

如题所述

首先,提升经济学素养,和提升数学素养,物理学素养,社会学素养,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素养,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多读(读书,读人,读事),多思考。其次,完成具有一定经济学素养这个目标,具体的路径可能有很多种,无非是保持持久的兴趣,坚持看经典好书,多多思考理论与经济事实。不要妄想走捷径,想着看一篇文章就能有什么“经济学素养”。方法就是如此,接下来就谈一谈培养经济学素养的三重境界吧。

一、第一重境界:构建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这就是纯粹学习经济学知识与理论所应该达到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和其他的学科所建立起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没有什么区别。它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树形结构,金字塔结构,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图形结构。另外,假如你读过曼昆的的《经济学原理》这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读物,你还可以构建出一个由它的十大原理支撑起来的知识体系。在该体系中游走的时候,可以把这“十大原理”当作是思考的线索。
二、第二重境界:理解作为复杂系统的经济系统

首先,境界之间的区分并不是机械的,你不用把上面的书都读完,就能够隐隐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水平在提升,对经济学与经济现象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体系化的看法。
三.第三重境界:超越经济学

先讲一个例子,关于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在巨著《国富论》里面提到了一条事实,即社会分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越来越精细的分工有助于培养熟练工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甚至有助于产生机器化大生产。但是,现代社会对斯密的“社会分工”却是持批评态度的(可见彼得.德鲁克的相关著作),认为斯密的社会分工根本不是真正的社会分工,而是简单、片面地用“技术分工”来代替了社会分工,即认为工人的劳动模式可以被机械化地划分,同时也没有考虑市场存在的动态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后来要谈他的“劳动的异化作用”。)斯密的这一思想,还催生了近代的管理学,即泰勒的科学管理。
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7
虽然不知道您是什么专业,但是即使不是经济学专业,学习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肯定是专业所需的,一个人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一定要有更多的通识。
第2个回答  2021-09-07
一般在财经类的学校都要学,这是基础课程,并且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就业考试,比如行测中也会有这部分的知识,多学一点对自己没有坏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9-07
虽然不知道您是什么专业,但是即使不是经济学专业,学习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肯定是专业所需的,一个人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一定要有更多的通识。
第4个回答  2021-09-07
如果你是管理学的
也是需要学的
毕竟管理也要看经济的走向
这样才有利于你更好的管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