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戏的由来有什么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在我国贵州一带,有一个名为侗族的古老民族。在侗族中流传着两种民间说唱艺术,名为“嘎锦”,侗语意译为叙事歌。

嘎锦的演唱者称为歌师,一般都是有一定艺术修养和丰富生活经验的中年农民。旧时的歌师常在农闲时节走村串寨进行演唱,属于业余性质。由于侗族人民热爱这种艺术,歌师演唱时,往往举寨来听,并给予接待和馈赠。

嘎锦一般由歌师自弹自唱,以唱为主,中间夹用口语叙述,与唱词连起来叙述一个故事。唱词结构采取分节歌的形式,一部作品由数十乃至数百诗节组成。每节的句数不固定,多为偶数。每句的音节也不固定,多为奇数。韵脚有尾韵、腰韵两种,腰韵用在长句的中间语气停顿的地方。

嘎琵琶分短歌和长歌。短歌为抒情民歌,长歌为叙述故事的说唱。

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县出生了一个名叫吴文彩的侗族少年。吴文彩生得一表人才,聪明智慧,后来又考中了秀才,但是他不骄不傲,尊敬族人和妇嬬老少。

吴文彩从小就爱唱侗歌,是寨上出色的侗歌手。20岁的时候他开始练习编侗歌,逐步达到出口成歌的境界。他编的侗歌内容贴切,比喻得当,讲究韵律,易于传唱,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侗族歌师。流传下来的有《开天辟地》、《吴家宗祖》、《历代皇朝》和劝世歌《酒色财气》、《乡老贪官》等。

有一年,寨上有一对行歌坐月、海誓山盟结为夫妻的侗族青年男女结为夫妻。他们十分恩爱,形影不离,男耕女织。可是好景不长,婚后不到一年,丈夫就被官府抓送到很远的地方去当拉夫,一去五年杳无音讯,妻子以为丈夫可能累死在他乡,就改嫁到另一个侗寨去了。

妻子改嫁没多久,丈夫就回来了,面对空洞洞的房子,想起往日的甜言蜜浯,丈夫痛不欲生,最后去找吴文彩歌师帮忙。

吴文彩略加思索后,高兴地答应他,并说:“我编一首歌给你去唱,只要你妻子听到这首歌后,就会回到你身边。”

吴文彩把这对夫妻的爱情经历编成了一首催人泪下的侗歌,丈夫拿到妻子改嫁去的侗寨鼓楼里一唱。妻子听到后,果然与丈夫和好,破镜重圆。丈夫为酬谢吴文彩,送了他一两二的银子,这首歌便叫做《两贰银歌》。

由于吴文彩编歌传唱出了名,29岁那年,被县城里的人请到城里去传唱侗歌。

有一天,吴文彩携带胞弟吴文彬去鼓楼听歌,听一个叫吴老松的老人说唱“嘎锦”《孟良和焦赞》、《薛刚反唐》。在那寒冬腊月,鼓楼里的火烧得暖融融,而吴老松老人声情并茂的说唱,让人们深夜不散。

吴文采和吴文彬夜夜不缺,总是坐在吴老松老人的身旁,当老人说完一段就给老人的烟锅装烟点烟,吴文彬和其他人就忙着给老人递茶水。

在听说唱的过程中,吴文彩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嘎锦’的说唱形式虽然好,美不胜收,人人喜爱,可是在鼓楼听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奶奶老妈妈和妇女小孩在家里纺纱织布,她们未能欣赏到。如果把这种说唱形式进化成一种戏剧形式,把它搬上舞台,在节庆时节表演,让所有侗族人都能看上、听上,那该多好啊。汉人有汉戏,那么侗族就不能有侗戏吗?”

夜静静的,鼓楼旁鱼塘里的鱼群钻进草窝睡去了,月亮落在腊洞寨后山古松背后去了。黎明前,听嘎的人渐渐离去,大家出得鼓楼门,回过头说道:“公松,明夜,我们再来听啊!”

吴老松说:“只要你勤快听,我就夜夜唱。”

人们满怀喜悦地走了,吴文彩和吴文彬扶起老人,大家走出鼓楼。吴文彩附在吴老松的耳朵上说:“阿公,我要把您唱的故事编成戏,编我们侗家的侗戏,就像汉人演的汉戏一样,让人物去表演,有唱有讲有跳有音乐,那该多好啊!”

吴老松高兴地说:“那好得很,但要有戏本啊,你能编吗?”

吴文彩满怀信心地说:“能编,我能编戏本。”

吴老松握住吴文彩的手说:“你明夜就不要来听我讲唱了,你就用十天半月编出侗戏的戏本来,今年过年的时候要让侗家人看上侗戏。”

吴文彬说:“你莫胡吹哟,你搞不出侗戏来,老公会用烟杆打你脑壳的哩,况且,这侗戏亘古就没有啊!”

吴文彩说:“鬼脑壳是人雕的,人脑壳不也是人雕的吗?我写出戏本来,你就给我抄好就行。”

吴文彩经过10天努力,创作出了两个侗戏剧本《凤姣李旦》、《梅良玉》。这两个戏本是根据汉戏剧目改编的。

吴老松听了吴文彩谈剧本之后,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侗家人有我们自己的戏了,这就是我们的侗戏,文彩这个侗家人的秀才做出一件惊天大事了啊!”

在鼓楼坪里,人们把吴文彩抛举起来,喝彩声阵阵。吴文彩创作出侗戏后,立马在寨上着手组建侗戏班子,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又教唱,他的侗戏班子很快就轰动了侗乡,十村八寨争相请去演出。

那一年的春节,是腊洞侗家人最热闹的日子,附近九村八寨的侗家老幼,满含笑意、满怀激情来到腊洞看戏,看侗家人自己编自己演的侗戏。

演侗戏没有舞台,人们就用杉木搭起一个戏台,地点就在鼓楼台外的广场上。台上用竹席围上,两边摆上凳子。乐器和道具也有了,就是两把胡琴,一面小鼓,一面小锣,两对钹。

演员就是腊洞寨自选的,乡音乡情,富有泥土气息。凤姣李旦上台了,他们在台上绕着“八”字走着对唱,音乐配合自如,而剧情的戏剧冲突由浅入深,曲折跌宕。

吴文彩创作的整个曲调是那样隽永和悠扬,而演员的表演入戏入景。整个鼓楼坪上三四千男女老幼,谁也不咳一声。当一剧终了,台下就往台上鸣放鞭炮,祝贺侗戏演出成功。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吴文彩抛起来,像抛绣球一样把他抛起来。欢呼声响彻天外。

接着,铁炮轰响,人们把侗家人最高的礼遇送给吴文彩,送给从历史的深处苦难中走出来的侗民族精英,以表达彰显民族智慧的民族精英,铭记创新了侗民族文化的英雄。

接着,吴文彩又编出侗戏剧本《刘志远》、《包公铡美》等多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文彩编的侗戏,传到侗区各地,深受侗民的喜爱,使得侗戏自己也在艺术上有了提高。

吴文彩后来被人们尊称为“侗戏鼻祖”。侗族人民为了缅怀他,至今各地的侗戏班子开演前都要念词请祭他:

阴师父,阳师父,吴文彩鼻祖师父,弟子不请不到,有请即来,日请日到,夜请夜来,师父请到,马上开台。

由于吴文彩编排的侗戏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现实主义表现很强,鞭挞邪恶,弘扬正气,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有一次,他带领戏班子到一个侗寨首场表演自己作的侗戏《梅良玉》,散戏后在剧中扮演奸臣卢杞的演员,竟遭到观众的唾骂,第二天早餐连油茶都不端给这位演员吃。

还有一次,在一个侗寨演出,有一个侗族青年看戏时以为是真的,竟然冲动地跳上戏台夺下马刀打伤了扮演卢杞的演员,引发了一场官司。

侗戏不断吸取桂剧、彩调、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其他戏曲剧种的营养,逐渐提高和完善,最终演变成表演有说有唱、曲调丰富、别具风格的独立剧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