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文学家将6本小说合称为6大名著,为何后来却变成4大名著?

如题所述

六大名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外,还有另外两本是《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在清朝末年,这6本书在民间都是广为流传,被大家统称为六大名著。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中的部分思想有些偏激,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没有没能进行大量的印制。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中国文艺的复兴,当时从6本书当中选出了其中的4本,也是最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称为四大名著。这就是为什么六大名著,到后来只剩下四大名著的原因。

四大名著统一发行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在全国就成为了非常热门的书籍。最火爆的时候,市面上甚至都买不到,都要抢购才行。因为受到这波热潮的影响,所以当时非常多的书店都开始销售四大名著。

这使得四大名著越发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也就变得越来越经典。其实当时的出版社也想印制其他两本书,但是相比之下销售量肯定是没有办法超过四大名著的。

商人总是要考虑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选择印刷四大名著比较有利润,所以自然而然就放弃了另外两本。

但其实《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聊斋志异》是一本具有鬼怪神话色彩的小说,被多次翻拍成电影,尤其是《倩女幽魂》这个故事很多年轻人都看过。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官场的小说,揭露了官员在黑暗的社会下被金钱所吞噬,最后堕落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六大名著是清朝的时候广为流传的,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了促进文艺复兴选择比较符合当时需求的四本名著,就有了后来的四大名著。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在近代,六大名著中的四大名著在民间显得比较受欢迎,后来就改成了四大名著。
第3个回答  2019-11-24

明清时期,大家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包括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

其实,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包含这四部小说之外,再加上另外两本《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合称为“六大名著”,在当时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另外两本在审核印刷的时候,由于内容的偏激性和传奇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于是,“四大名著”流传至今,且生生不息。但是,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我们并不能否认它们的文学价值。


这四大名著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泯没,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漫漫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国家百家齐放的号召,促进中国文艺的复兴。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六大名著中,选择了最符合当时需求的四本书,称为四大名著。这就是四大名著的由来。

《儒林外史》则是描写我国古代官场一本小说,揭露当时很多官员在金钱的腐蚀下,变得堕落不堪,同时在这样的人中,总有那么几个特例的人,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无论如何,我们中国的文学始终是辉煌灿烂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我国的古典文化,让我国的文化传扬四海,让文化传承。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当时社会的原因,兜兜转转就变少了,最后就只剩下四大名著了。不可否认的是六本书都是名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