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业务计划

如题所述

●业务计划安排

根据国土资源部批复规划院的2013年部门预算、软科学研究课题任务下达,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复的科技项目,以及签订的决策支持服务、对外技术服务合同,围绕职能定位和国土资源部2013年重点工作,规划院全年共下达两批业务计划,落实各类业务项目66项,经费28483.90万元(表1-1)。

表1 2013年业务计划安排

下达的年度业务计划文件

●业务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规划院承担的业务计划项目均按照任务书、合同书的要求稳步实施,业务支撑能力不断强化,业务体系发展不断完善。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土地管理事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项目、院长基金项目等,都按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和研究任务,成果丰富;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均按照要求顺利推进,其中一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他项目也形成了阶段性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类项目规范推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向社会公布,2012年度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度工作提前部署,“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持续健全完善,为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委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规划院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大局,项目总体情况执行良好,经费预算执行未发现异常,业务发展势头向好,技术保障和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业务基础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更为有力

按照国务院准备听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报的要求,规划院全面启动了“二调”数据向国务院汇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汇报提纲,制作了数据库演示系统,配合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向中央的四次汇报和向社会的公布,此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成果为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公布

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项目,不断完善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体制机制,系统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和辅助工具软件,有效地提高了变更调查管理工作效率;全面完成了2012年度工作并提前启动了2013年度工作,“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持续健全完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全面启动,开展了前期准备和预研究;加大成果的综合分析与应用,为形成“大数据”,开展“大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制完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形成送审稿以及说明、环评报告、规划图集等材料,上报国务院,成果为强化国土空间管制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中期评估,系统梳理了2006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客观评价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起草了《关于规范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通知》,推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制度建设;全力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更新工作,确定了工作模式、审查要求和规则要求;形成了国土规划、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并重的规划业务体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开发基础座谈会暨国土规划专题研究成果验收会

顺利完成了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研发和四级联动的试运行演示,实现了县级土地登记信息实时上报;开展了全国宗地统一编码相关研究,部署开展了2013年宗地统一编码省级试点及示范推广工作;加快落实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完成了2012年建制镇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并部署了2013年试点工作,完成了4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国家级抽查,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研究;继续深入研究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利确定与登记制度,完成了城市地上地下土地权利试点调查数据分析和部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土地供应方式与确权登记制度调研;完成了2012年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与专题数据汇总分析;深入开展了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研究,积极参与了不动产登记整合过程中的部委协调工作,全力支撑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宗地统一编码试点城市验收会

实现了资源一号02C、高分卫星数据向规划院的直接推送,扩大了02C卫星支撑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采集面积,提升了卫星应用与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配合完成了“十二五”优先启动工程“陆地资源调查监测卫星业务系统(一期)项目建议书”的编写与部内论证工作;加强了土地高分项目实施,全面启动了土地高分一期应用示范系统建设,高分辨相机已开机成像,下传数据。

科技监管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的能力明显提升

全国城市地价与土地管理形势监测持续推进,标定地价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全国90%以上监测城市的基准地价图、监测点分布图及标准宗地属性信息实现了动态上网更新,全国联动的数据采集、分析、监测、发布于一体的中国地价信息综合平台运行良好;配合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研究,持续对房地产市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异常交易地块跟踪统计和高价地预警预判工作,研判市场形势,服务房地产用地调控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了全国土地成本调查,建立了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为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奠定了研究基础;建立了监测成果定期发布制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全国标定地价试点初步成果交流研讨会

变更调查成果“一查多用”,持续支撑了“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土地执法督察。提取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91万亩,用于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针对地方上报非建设用地流量异常区域,采用遥感监测成果对200多个区县的非建设用地流量异常情况进行了核实;开展了2011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非新增建设用地”核查工作;完成了84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20个城市群城市建设规模扩展监测,开展了2012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管理信息套合比对标注;对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土默特左旗违法用地案,利用遥感影像核实,还原了项目区逐年违法占地全过程,为案件查处提供了真实、准确、有力的证据。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检查评估

调整与完善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体系,完成了重点城市、开发区、高校用地及小城市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服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与条件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成果汇总分析和转化应用研究,对重要评价成果数据进行了提炼、汇总,首次形成了155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数据库成果;开展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解思路与方法研究,为国土资源部2014年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解下达提供了重要参考;抽调精干力量分别参加了违法用地案件调查、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检查评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实地考核等工作,锻炼队伍,提升人员贴近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调整了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技术体系,全面开展了6个重点区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工程,完成了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生态状况基础性调查指标及区域性调查指标的信息提取,形成基础数据、图件、数据库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框架和网络体系,并开展了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全面转变土地资源管护模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与土地督察、执法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服务工作体系。向9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提供所管辖区2012年度全部遥感监测成果,积极参与《土地督察条例》起草工作,并承担相关课题研究,服务土地督察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稳步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工作,完成分季度采集数据和形势分析报告撰写;在对各土地督察局上报的专题材料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督察区域典型低效用地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政策研究两篇专题形势分析报告。同时,配合总督察办公室,完成了监测指标体系的调整、管理信息系统的改版升级与全国培训、全国观测点工作情况评比等相关工作。

政策研究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整合规划院内多部门人才、资源和数据,全力支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安排,承担并完成了《土地资源空间承载力研究》、《优化开发区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研究报告的撰写,并配合制度研究小组召开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地方座谈会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专题研讨会等,修改完善了研究报告并专报国务院,对国家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了决策依据作用。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了扩大集体土地权能、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研究与政策提炼,开展土地管理制度顶层设计研究,研究起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框架,研究成果为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积极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差别化用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土地年租金征管等土地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加快新制度供给奠定了基础,重点、热点问题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大成果发布实现了常态化,成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出版了《中国地价指数报告(2012)》、《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3)》,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关注热度持续升温,社会反响持续向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客观评价与预判土地政策与市场走向的权威性进一步增强。《地政研究动态》更加贴近土地管理热点难点,规划院在土地政策和土地市场分析领域的权威性、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