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故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毛遂自荐 大家都了解 但是今天我们讲 它的续集 毛随是战国时赵武成王 下面的一个普通门课 就凭借着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她主动要求出使楚国 最后促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局面 他也因此得到了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这就是毛遂自荐 然而就在毛随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30
有一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闪光”。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毛遂自荐”,指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中国古代战国时候,赵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
  为解救邯郸,赵王想联合另一个区域大国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亲王平原君到楚国游说。
  平原君打算从自己数千名家臣中挑选出有勇有谋的20人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挑选出19名。就在这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道:“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说:“我叫毛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将到楚国去游说,我愿随你前往。”
  平原君又问:“你到我这里,有多长时间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说:“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囊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那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来好了。”
  平原君的话,说得很坦诚。但毛遂却充满自信地回答道:“你说得不对,不是我没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没把我装在囊中。若早把我装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脱颖而出了。”
  从谈话中,平原君似乎觉得毛遂确有才能,于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荐,凑足20名随从,前往楚国。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等在外面的20名随员,焦急起来了。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19名随员内心里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才能,于是怂恿他道:
  “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进去问问究竟怎么样?”
  毛遂立即答应了。他紧紧地按着腰中的剑,来到楚王的跟前说:
“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随员。”
  楚王气愤了,转身斥责毛遂道:
  “寡人正与你的主君议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来插言!”
  楚王的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愤怒。他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
  “尊贵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不过,我现在告诉你,眼下在这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经毛遂这么一说,楚王吓得满头是汗,不作声了。
  毛遂又道:“楚国是大国,应该称霸于天下。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国怕得要死。秦国多次侵略楚国,占领了你们许多地盘,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现在,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同时也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你这叫什么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面前,楚王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毛遂于是又说道:
  “尊贵的楚王,怎么样?愿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呀?”
  “愿意!愿意!”
  楚王满口应充。
  楚赵两国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王,平原君说:
  “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兰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
  没过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一个有才能的人勇于向别人推荐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