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训练夏之雨阅读答案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夏之雨》阅读理解答案:

1、问: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盛夏的xx以及对雨的xx。

答:炎热、渴盼。

2、问:文章第2自然段主要描绘天空的奇特景象,这预示着什么?

答:雨的到来。

3、问:文章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在句中好在哪里? 

答: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

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

4、问:文中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

5、问: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6、问:本文通过描写夏之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悟?

答: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

7、问:文章按xx的景象加以描写,最后抒发了对夏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景与情的交融。

答:雨前、雨中、雨后。

    《夏之雨》是台湾作家风信子散文作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3

23、炎热、渴盼。

24、雨的到来。

25、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

26、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大。

27、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28、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

29、雨前、雨中、雨后 。

23.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盛夏的        以及对雨的        。

24.文章第2自然段主要描绘天空的奇特景象,这预示着什么?

25.文章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在句中好在哪里? 试作评析:

银箭:

疾射:

26.文中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7.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28.本文通过描写夏之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悟?

29.文章按         、            、         的景象加以描写,最后抒发了对夏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景与情的交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