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

如题所述

朱棣传位给朱高炽的原因:

1.嫡长子

一开始,朱棣看朱高炽是很不爽的。自己从侄子手中拿下江山、纵横大漠横扫蒙古,竟然会生出这样一个肥头大耳,带有残疾的儿子,而且他连马都不会骑,简直是不能忍。

但是朱高炽有一个优势是朱高煦所没有的,那就嫡长子。朝中的文官都一致支持朱高炽,毕竟祖宗留下来的制度是不能变的,连朱高煦也无可奈何。

2、解缙、杨士奇等太子党人的帮助

朱高炽当了足足有20年太子。在这期间,他遭到了朱棣的猜疑,以及朱高煦的抹黑,可以说过得是心惊胆战,但好在他有一群衷心拥戴他的大臣们。

解缙就曾多次在朱棣面前夸奖朱高炽,最后以一句“好圣孙”解除了朱棣的疑虑,让朱高炽最终成为太子。而杨士奇则多次向朱棣澄清关于朱高炽的谣言,上文朱高煦没有去往封地的事情,也是由杨士奇提出的。正是这些忠诚战友的帮助,朱高炽才得以登上皇位。

扩展资料: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子,明朝第四位皇帝(1424年8月12日-1425年5月29日)。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于凤阳府,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于1378年生于明朝中都,其生母是徐达的女儿。朱棣当皇帝后,考虑立谁为太子时,曾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朱高炽能够从太子之位顺利登上皇位,确实有很大的外在因素。

一、朱高炽以他温和的性格与处世态度,得到朱元璋的认可

在一次对孙儿的考察中,朱元璋要求几位皇孙分别批阅大臣奏折。朱高炽关注的都是与军民相关的大事,而忽略错别字。

朱元璋发现错别字没有改过来,就问朱高炽是不是没有看到。朱高炽回答:孙儿没有疏忽,我认为这都是小毛病,不足以麻烦天子。

朱元璋大为赞赏,接着又问他老百姓遇到水旱灾害怎么办。朱高炽回答:“恃圣人有恤民之政”。朱元璋听了朱高炽的回答,心中不禁大喜,说到:“小子异日不可量也”。

考察过后,朱元璋册封朱高炽为燕王世子。开国之君的册封,如同一次“身份赋能”,对于日后朱高炽上位至关重要。

二、朱棣偏心,喜爱朱高煦

朱高炽体态肥胖并且患有足疾,在朱棣眼中,他是一个行动不便的胖儿子。再加上他生性喜静不喜动,让“马上天子”朱棣并不看好。

对朱高炽更不利的因素是,朱棣偏爱朱高煦。在靖难之役时,朱棣就带着朱高煦到前线作战立功,而让朱高炽留守北平,仅仅留给他几位文臣。

朱棣的这种“偏心”,反而给了朱高炽机会。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朱高炽与文臣建立友谊,深得文官拥护。还有一件事,也改变了朱高炽留给别人的文弱印象。

朱棣在外“靖难”,北平守备空虚,朝廷大将李景隆率50万大军直扑北平。朱高炽临危不惧,率领老弱病残坚守北平城,而他的母亲徐王妃也亲自督战。

当时北方天寒地冻,朱高炽想出一个办法,他让人往城上不停地浇水。等到第二天,城墙结冰,让敌人无功而返。这次守城之功,一举奠定在臣民心中的地位。

三、靖难之役后,朱棣的犹豫

朱高炽儒雅仁慈的个性,得到文臣拥戴,而且是朱元璋选定的世子,是最合法的继位人。此外,即使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为名正言顺。

但是,朱高煦比较英武,性格也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护朱棣,立下不少战功,而朱棣也许过立其为太子的诺言。

在军中,朱高煦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丘福等人都坚定支持他。

当时,朱棣在南京办公,仍命朱高炽守北平,而将朱高炽留在身边。这一亲一疏,显而易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对于朱棣来言,最初之时朱高炽还真不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因为朱棣一直看好汉王朱高煦。

朱棣自靖难之役开始到最终夺走侄子建文帝的天下,他所依靠的是武力。而朱高煦杀伐果敢,非常有军事才能,引得朱棣都说:汉王类我。甚至在靖难之役中,也不断暗示朱高煦,你大哥朱高炽身体可不好,所以你可要好好干。

但问题是,朱棣能武力夺天下,却不能再依靠武力治天下。当朱棣坐上皇位后才知道皇上真不是好当的,尤其是这群文臣们。这时朱高炽的优势就显出了。须知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炽一直坐镇后方,统领一群文臣们,他对文臣的心思啥的门清。

所以,朱棣选择朱高炽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朱高炽更适合做太平天子。朱高煦虽军事才能卓越,但对治理天下却不在行,更何况历史进展到了太平时期,皇帝有否军事才能,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个理由就是:自古以来皇位传承首推立嫡立长,朱高炽是嫡长子!这个位置就注定了,只要他不犯大错,很难被拿掉。因为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传承,得到了绝大多数官僚的认可。

而自北宋开始,一个王朝的统治根基,就变成了皇帝跟官僚集团的共同执掌,这需要双方有一个平衡点。可极大限制了皇帝的任性。所以朱棣再牛,也要向官僚集团适当妥协。

就更不要说,朱高炽自靖难之役起,就开始了跟这些官僚集团合作,双方早就存在着一种默契。如杨士奇等重臣,都是支持朱高炽的,朱棣对此也心知肚明。

第三个理由是“好圣孙”!这是解缙在关键时刻给出的理由。当时朱棣一直犹豫,就问解缙,到底立谁为太子,最终解缙说出了这三个字:好圣孙。即,朱瞻基。

朱棣非常满意,由此确定了朱高炽太子的地位。

朱瞻基,朱高煦的儿子,自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朱棣异常喜欢,认定了朱瞻基以后会是一位出身的帝王。

其实,无需过多吹捧此事。因为若朱棣真一门心思,想让朱瞻基日后登上皇位,他何必还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摇摆不定?因此好圣孙,无非属于最后一根稻草的性质,使得天秤完全倾斜向了朱高炽。

除了朱高炽这三个加分项外,朱高煦在关键时刻,主动给朱高炽“送分”。

朱高煦清楚,老爸朱棣更倾向于自己,于是就开始变得飘了起来。比如,处处以李世民为榜样,甚至逼着朱棣封自己为天策将军,这可是李世民当年的官衔。

他若是李世民了,莫非就代表着朱棣是李渊?朱棣能不恼火吗!

这其实就说明了朱高煦的狂妄和不成熟,造成了白白丢分,反给朱高炽加分了。以至于最终,朱棣逼着他去就藩——当事情发展到这时,朱高煦就意味着彻底输了。

所以,朱棣选朱高炽为接班人,是一个非常合理且也是最优的选择。

第3个回答  2018-01-29

朱棣登基之后,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立朱高炽为太子。虽然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从朱棣心里朱高炽并非他心中最佳人选。

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朱高炽性格懦弱,非常不像自己。第二,朱高炽身材十分肥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第三,朱棣很喜欢他的次子朱高熙,并且曾经暗示他,你哥哥身体不好,未来国家还得靠你啊!

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后,在立太子上一直犹犹豫豫。他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是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更重要的是,朱高炽是嫡长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次子朱高煦,性格十分像自己。并且在靖难中立下大功,更重要的是朱棣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

经过再三权衡,朱棣最终决定将朱高炽立为太子。除了朱高炽是合法继承人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据说,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个很奇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印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也正是因为朱瞻基的降生,增加了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的决心。朱棣登基之后,亲自为朱瞻基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

与此同时,朱棣还亲自教导,在其远征漠北的时候,朱棣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并且在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时,朱棣还会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然而,朱高炽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也因病去世。公元1425年,朱瞻基登基为帝。朱瞻基在位十余年,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创造了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0

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也是经过多番思虑,主要看中朱高炽的宅心仁厚,觉得他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朱高炽的性格,人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多用“温顺”两个字来描述,从这就可以看出来,朱高炽的性格和他老爸朱棣是相反的。真正像朱棣性格的是老二朱高煦。

不管是从长相上,还是从性格和战功上来说,朱高煦都比朱高炽要好得多,单是那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性格就和老爸朱棣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扩展资料:

朱高炽的主要成就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最后一次远征蒙古之役后回朝时去世,这标志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结束和一个内部改造的时代的开始。这些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继位的朱高炽制度化了。虽然他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以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有人对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朱棣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