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和珠三角哪个更发达;有人说虽然佛山比不上苏州,东莞比不上无

长三角和珠三角哪个更发达;有人说虽然佛山比不上苏州,东莞比不上无锡,但上海比不上香港,南京比不上广州,杭州比不上深圳,珠三角还有人均GDP很高的澳门

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城市、产业和市场三大集群,进入工业化成熟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留在上海,劳动密集的工业则到苏州、昆山等地区。这两个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城市配套设施齐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因此,客观评价两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比较,以求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的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选取  我们可以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经济的相关理论,选取综合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交通运输、对外经济、财政收入、人均收入7个分指标中11个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运量、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借助于一定的数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出各城市若干个综合指标得分,再加以累计,从而得出各城市在经过数量模型计算后的排序情况。这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利用2001年的统计数据,客观准确地评价长江三角洲15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珠江三角洲9城市(广东、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主成分分析的计算  (1)计算由Yij构成的数据阵Y的相关阵R,R=(X’Y)/N。  (2)计算相关阵R的特征值,并将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列成λ1≥λ2≥λ11,同时求出它们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计算各指标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公式如下,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当K=2时,其累积贡献率达87.44%,因此,取前两个主成分,记为P1、12。  (4)计算由F1、12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因子载荷阵和主成分得分系数,公式如下,系数如表2所不。  二、24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城市经济实力总排名中位于前12名的两地区各占一半,即上海、深圳、广州、东莞、苏州、杭州、佛山、珠海、宁波、无锡、南京、中山。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3位的东莞排在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2位的苏州之前。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深圳、广州、东莞在24城市中排名居于前列。  综合经济位于前12名的两地区各占一半,上海位居首位,排在2—5位的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无锡居第6位;C,DP总量超过1000亿元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和佛山。上海最多达4950.84亿元;佛山最少1068.36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6个,珠江三角洲城市3个;人均GDP超过3万元的城市依次是珠海、深圳、东莞、广州、上海、佛山、无锡、苏州,珠海最高为48931元,苏州最少30384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3个,珠江三角洲城市5个且排名靠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的城市依次是广州、上海、舟山、东莞、南京、深圳、杭州、江门、无锡、珠海、佛山,广州最高为54.1%,佛山最少为40.4%。11城市中长江三角洲5个,珠江三角洲6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和产业结构上,尤其是人均GDP优势明显,而经济总量则不及长江三角洲城市。 表1  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解释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重 初始特征值修正载荷开方和主成分总值总方差中的%累计的%总值总方差中的%累计的%17.53801168.5273768.527377.53801115968.5273768.5273722.08046418.9133187.440682.0804636218.9133187.4406830.6057775.50706592.94775 40.3359893.05444196.00219 50.1801941.63812997.64032 60.1129211.02655198.66687 70.0703280.63934799.30621 80.0474090.43099199.7372 90.0164360.14942199.88663 100.0071140.06467599.9513 110.0049910.045371100 表2  主成分得分系数表 主成分 12GDP总量0.125222-0.14087人均GDP0.0929440.253179第三产业比重0.0891750.031097固定资产投资0.124214-0.161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23108-0.15729货运量0.112143-0.22298外贸出口0.1129140.18516实际利用外资0.125726-0.04145财政收入0.123887-0.1323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0.0864530.3316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0764880.362964  固定资产投资位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广州、深圳和佛山,而且第2位的广州与第1位的上海相比,差距很大。2001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84.31亿元,广州为978.21亿元,不及上海的一半。前6名分别是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和杭州,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两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投资需求相对不足。  国内贸易位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广州、深圳和佛山,前6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两个。200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61.3亿元,广州为1248.28亿元,深圳609.26亿元,深圳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2。总的来说,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  交通运输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有广州、佛山,深圳居15位。位于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广州、杭州、南京、佛山、宁波。2001年上海货运量5.4亿吨,广州2.49亿吨,深圳0.514亿吨,上海是广州的两倍多,是深圳的10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珠江三角洲城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扩大交通流量。  对外经济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惠州,位于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深圳、东莞、广州、苏州、佛山,其中外贸出口超过100亿美元的城市排序为深圳374.8亿美元、上海276.28亿美元、东莞189.89亿美元、苏州123.07亿美元、广州116.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深圳、广州、苏州、东莞、无锡、惠州、佛山,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3个,珠江三角洲城市5个。可见珠江三角洲城市外向型经济发达,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优势明显,但广州的对外经济排名不仅落后于上海、深圳,还落后于北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8
虽然我更喜欢珠三角,但是我说说珠三角面临的发展问题。不过先弄清楚两个概念,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的城市,人口,区域面积等,这里我就不作具体介绍,我只比较以下两个方面:区域面积长三角远大于珠三角,人口数量也是1.5亿比六千万(大概数字)所以人均GDP就不好说明问题啦,最后我会说明原因的。长三角辐射的区域太大,珠三角曾经的繁荣是其他区域不能相比的,它是最早接受欧美东亚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使得珠三角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但是这种繁荣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和地理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再加上现在的新一轮的珠三角产业转移,珠三角面临着更大换血风险,以制造业为主想要实现产业升级,难度十分大!曾经享受了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巨大福利,但是也要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各种和负担和隐患。再就是人均GDP的比较,不是衡量社会区域发展程度最合适的指标,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以及城市生活的幸福感等!这些方面长三角做的更好!而这与一个概念有关,那就是社会阶层,简单我们以经济水平把社会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中产阶层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程度和稳定的重要指标!相对来说,底层的多少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潜在威胁。长三角所面临的社会潜在威胁和隐患相对来说要大的多,这与底层群体比例太高有很大的关系!至于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谁也不敢确定,这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关。追答

说错了,是珠三角面临的社会潜在威胁相对大的多,因为珠三角底层群体比例很高,人论GDP会掩饰许多谁会现实问题,不是衡量区域发展唯一指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