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

如题所述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相关说明

程门立雪这则故事最早记录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中,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中记载:“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宋史》中的《杨时传》中记载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两者记录可见程门立雪故事的真实性。

但在这两则记录中,程门立雪讲述的并没有在门外立雪之意,在屋内而不在屋外,至少在屋檐下而不在冰天雪地中,也没有成为雪人只说。只是简单的表达了一下门外积雪很深,主要表达的是时间概念,而现在,为了渲染这种好学求教、尊师的气氛,就宣传杨时和游酢是站在雪中求教的。

并且还有一点是在记录中并没有提到游酢没有定力,想几次叫醒老师,根据史料记载,游酢闻道在先,得二程赏识,理论建树和杨时在伯仲之间,而与二程感情则甚于或早于杨时。

所以这里说的游酢想几番叫醒老师也没有根据,也不会不尊重程颐,所以流传到现在程门立雪故事是有一定的夸张性和不实性。

不管程门立雪的故事原来如何,但它现在带给我们的道理是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道理。程门立雪这个汉语成语,在之前是指学生恭敬受教,在现在是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对有学问长者的一种尊敬。可见尊敬师长也是我国流传千年的美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程门立雪 (汉语成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