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题所述

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极端。比方,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某学生离家出走、有的患有精神失常症,甚至有的轻生自杀等。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没能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不够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情绪,培养学生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那么,在学校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学校的班级管理之中。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谈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知识的传授必须与社会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康、自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这样,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格,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优良的品质,较完美的人格,也有助于能在良好的心境中学习新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著名的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告诉我们:当你苦恼时,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当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感情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当你遇到较大刺激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去,留心观察,耐心指导,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注重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教给我们:“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使每一位学生能辨真伪、知荣辱、识美丑、扬善恶。能按社会认为模范的准则来约束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此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三、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例如:“如何面对挫折”、“顺境成才与逆境成才”、“我自信,因为……”等。这需要班主任事先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名人、伟人遭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典型事例供学生们学习,从心理、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向学生讲述“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可以言传身教,讲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处理终至成功的,用来感染和激励学生。还可让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事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营造气氛,制造声势,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主张学校与社会联系。青少年成长是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要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师要及时与家庭相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共同探讨,统一教育。
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醒家长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孩子在学校的竞争中受挫折、失败是正常的,这不是坏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爬起来后走的更稳更快。还要指导家长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要从小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的人。”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优秀素质人才,而“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所以,面对这种要求,教师的整个教学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策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把握教学各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心理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去,从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