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允的个人事迹

如题所述

2003年春天,周国允带领150名突击队员,参加了北京温泉胸外科医院的改建和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建设。在胸外科医院的现场,面对一辆辆从身边驶过的救护车、运尸车,面对近在咫尺的“非典”患者,周国允同志冲在前,干在前,带领突击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北京市委、市建委的领导称赞周国允突击队“为首都抗击非典立了大功”。 从2003年开始,周国允带领突击队参加了“鸟巢”、国家体育馆、奥运村等多项奥运工程的建设。在这些工程举行的劳动竞赛中,周国允突击队每一次都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第一名。特别是在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程中,周国允同志吃住在工地,日夜坚守在施工一线,极大鼓舞了队员的士气,在比别的队伍晚进场20天的情况下,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采用顶升浇注法,最终又比其他队伍提前6天顶,创造了令人震惊的“鸟巢速度”与“鸟巢精神”,受到了建设部专家组和常驻工地外国专家的高度赞赏。
周国允同志诚实守信,坚持做人原则,加强道德修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他人,树立了自己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他坚持“说到必须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不可失!”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凭信誉拓市场,使“周国允”这三个字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名字,更成为一个在北京打得赢、叫得响的信誉品牌。按惯例,施工队参加工程竞标一般要交纳几十万元的押金,但周国允却能破例,在招标中只要报出他周国允的名字就可以免去这笔押金。20多年来,周国允从未拖欠过工人工资。资金紧张时,他就是将房子、汽车抵押去银行贷款,也要按时足额地把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周国允经常说:“我们在北京二十几年风风雨雨是经过考验的,不是靠拍胸脯,给人许诺人家就相信你。作为一个队伍,信誉是最重要的,没有信誉就没有市场。我们把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周国允是一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者,更是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做为村支部书记,他个人出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打井、修路、拓宽街道,还建了一座希望小学,解决了周围村庄700多名儿童就学难的问题;他七年如一日的照顾孤寡老人周运成,直到为老人送终,带动了家乡社会风气的好转。刻不忘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热心慈善事业,累计为安阳市慈善总会捐款15万元,1998年抗洪救灾中带头捐款12800元支援灾区,至今,他还常年资助10名西部贫困学生。
周国允同志为首都建设贡献了力量,为家乡人民增添了光彩。他的诚信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力的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标准,展示了一名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的品格意志和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由于成绩突出,周国允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建设部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杰出务工青年”、“河南省十大杰出慈善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河南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宣传报道过他和他的突击队的先进事迹。
2001年9月,党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把“自强、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来倡导。为了选择自强、诚信的典型,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甘肃、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宣传部取得联系,让各地宣传部门推荐能够体现这方面的内涵的典型人物。因为能够体现自强诚信的面很广,中央电视台选择时费了不少的功夫。最后,北京市宣传部推荐的周国允这个民工中成长起来的典型,被纳入记者的视线,大家一致认为在周国允身上最能体现时代的特点。于是,2002年元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诚信自强”为题,对周国允的先进事迹作了典型报道。
2002年5月,《河南日报》《大河报》把周国允作为以“诚信”在外创业的河南人代表,在《大河报》上以《河南小伙靠诚信叫响京城》为题作了专题报道。2003年元月,北京电视台又把他作为以“诚信”在京创业的河南人代表做了专题报道;2003年2月27日和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劳动、就业”栏目以《梦想的故事》、《创业》为题,对他的诚信创业作了两次专题报道。
如今,周国允和他的突击队员们正奋战在奥运村工地上。伴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益临近,他们将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素质,为家乡增光,为首都添彩,为建设新北京、实现新奥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建立施工队到成立建筑公司,周国允每年都要从家乡带出一批富余劳动力,带回一笔丰厚的收入。目前,安阳华都公司现有的6700多名职工中,仅滑县务工人员就有4500多人,每年他们可以增加纯收入4000多万元,使不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滑县高平镇周谭村的李宗斋,身患脑溢血后遗症,爱人又患心脏病,为治病家里欠下许多债务,一家四口人生活在十分简陋的房子里,靠两个儿子种地打工为生。周国允了解情况后,让其两个儿子去自己公司务工,帮助其走出了困境。务工人员毛永套的儿子得了重病,他带头捐款14800元,帮助毛永套走出了困境。他还默默照顾本村孤寡老人周运成,主动承担生活费、医疗费,直到老人去世。
在大老板云集的建筑界,周国允算不上真正的有钱人,但他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在抗洪抢险、“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中,在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的行动里,在“爱心助学”、资助贫困学生时……处处可以看见他的影子。至今,他已累计捐款20余万元。2004年,周国允又以个人名义投资20多万元,为群众修建了两条贯通村内东西南北的主干道路,让该村群众彻底告别了泥泞路。周谭村小学因年久失修,被有关教育部门确定为危房,周围几个村的孩子只好“打游击”或在租用民房内上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国允又出资40万元,并争取上级支持资金17.5万元,建设一所小学,解决了周围几个村700多名学生的上学难问题。2006年初,他又拿出1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绿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