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压有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大,但是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非故障相电压会升高为根三倍,即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此期间应安排巡视人员查询故障并及时排除。如果带故障运行时间较长,有可能会因非故障相电压升高造成绝缘击穿,单相接地演变成两相或者三相故障,造成跳闸事故。

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除中性点以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设备损坏,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因而供电可靠性低,易发生停电事故。

但这种系统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中性点的钳位作用,使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而对系统绝缘是有利的。

扩展资料:

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要查找和消除故障,必然要停运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配电线路,从而将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减少供电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配电线路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将少供电十几万度,影响供电企业的供电量指标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相接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