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选择生活的一种态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几年前,曾在硕士期间做心理健康研究的时候,写过如题的一篇文章。如今读来,又进一步加入了我的一些新见解,希望能把通俗的健康心理学理念和积极心理学内容推广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生活中,身边不乏自怨自艾,抱怨生活的人们;同时也会见到一些在逆境中依旧微笑面对的人们。事实上,生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以不同形式的喜怒哀乐,抱怨和指责往往改变不了眼前的一切,而快乐却是一种我们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让我想起著名的《哈佛幸福课》的泰勒教授曾经说的一句话:

的确是这样,人生在世数十载,或许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顺心如意,既然过去已成过去,未来还不能预期,就应该活在当下,放下一切不必要的束缚,享受此刻的心情才是重要的。

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然而如何在生活中去做减法,保持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或许会对你提供某种程度的帮助。

改变认知,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情绪调节基本理论来讲,当前使用最多也最被认同的一种方法是: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所谓认知重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改变自身对当前事件的认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有好的一面就必然就不好的一面,即有得必有失。然而每个人对得失、好坏的理解以及重要程度评价差异会引起正性(Positive)或者是负性(Negative) 的情绪。

心理学中一个很著名的例子,给不同的人半杯水,一部分人感到水未满杯,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没有装满的那部分,所以难免会有失望的负性的情绪产生;而另外一部分人看到的却是已有的半杯水,因满足而欣喜。这个例子正是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角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对事物的感知,从而影响日常情绪和判断,而这常常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习惯息息相关。

一场重要的考试中失利,遭到满意的工作单位拒绝,最爱的恋人离开了自己等,生活中难免遇到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结果的事情,如果评价者把得的重要性看得过分大于失,那么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引起挫败,悲伤,后悔等负性的情绪。并且,一些“钻牛角尖”者可能因此长期处于负性情绪和心境下,而让自己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事实上,以上我举得三个例子都是我在真实生活中所遇到过。有位朋友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跨专业考试在面试的时候被考官拒绝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报考同一所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如今再与这位朋友闲聊时,常常会听起她谈起,人生总是经历了一些挫折的磨练后才能让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坚定,承受能力更强,当在回头看这段经历,那是一种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如今看待问题的态度就会比过去更加的积极乐观了很多,因为人生最艰难的那一段已独自走过,内心已经变得足够强大。

还有一位朋友,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关注更新信息错过最好的工作机会,却因此去了一个原本不那么满意的单位。刚开始也会怪自己太大意,诱发很多后悔和自怨自怜的情绪。但是,后来及时的修正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努力的改变工作环境和状况,在自己所在的岗位做到最好的自己,现在每每与她聊起这段经历,她总是开心的说道,只要自己努力去拼搏在另一领域也会做的很出色!

最近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很好的诠释了第三个例子,对于大多数人看来,离婚对于一位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家庭主妇算是毁灭性的事件,但是罗子君却是逆流勇进,赢得了华丽丽的新人生。爱人离开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消极的看待自己的过去,一蹶不振,没有勇气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和挑战人生。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生活总是赋予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曲折,而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要学会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对事件做积极的评价,学会将快乐扩大化,是否快乐不是决定于事件本身而是决定于自我对事件的评价,只要你愿意快乐,选择快乐,你就可以真正得到快乐。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情绪是一种伴随事件的发生某种程度上又不被我们的意识所能控制的产物。所以情绪管理,情绪控制,情绪调节,情绪智力就成为了我们最爱提及的话题。如何做到良好的管理情绪,而不被情绪所驱使成了很多人面临的问题。

常常会看到有人的脾气暴躁,有人容易忧伤,有人容易兴奋,有人容易焦虑......理论上来讲,情绪的产生到情绪的体验到情绪的宣泄本应该是人正常的心理过程,但是往往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稳定长久的社会关系的维系需要个体之间能有稳定平和的情绪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某种程度上学会去调节自己过激的情绪;并且如果长期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对保持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来抒发和缓和自己情绪,以达到平稳和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愤怒是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体身心健康的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易怒的人,抱怨和指责他人错误的人,但其实换个角度去想,抱怨和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反倒会激起双方的更加强烈的负性情绪,往往矛盾激化,而问题依然是问题。

此时,我们更加需要让理性战胜感性,逐渐去学会独立面对问题,理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是依赖别人。发泄和倾诉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绪的一种抒发,但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在每一次情绪的体验过后,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整个情绪过程,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情绪问题,并建立对自我情绪的理性认知,这样才能在下一次情绪发生时,帮助自己意识到和解决情绪问题。独立进行自我情绪的理性分析和认知后,才能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更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同时让内心逐渐强大起来。

此外,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系统,自我管理和约束,在正确的自我成就下去评价自己与他人,建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自信,乐观,开朗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面谈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调节情绪的方法,说到情绪,那么必然与心态密切相关。

快乐是一种选择生活的态度,更是源于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本是古人用于形容不因外物的富有而骄横和狂喜;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而悲伤和潦倒的淡泊心态,而在此我想引用来说明,豁达淡然的心态也是保持快乐心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有豁达的胸襟,有高尚的情操,有开阔的视野,有渊博的学识,往往不容易让自己陷于负性情绪困扰中,要保持快乐的好心态,就不要将自己的视野和胸襟局限化,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狭隘化,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同时更要学会爱他人接纳他人。

不要对其他人有一个自己定义的框框,也就是对自己认为的某种角色的固有期待,这样也就不会因为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诱发负性情绪,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不去攀比,不必凡事去计较,不失为一种让自己淡然快乐的好方法。

规律生活,坚持运动 ,强健体魄****

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工作压力大,同时也非常不规律,加上吸烟饮酒习惯,误以为酒精和吸烟可以缓解压力,殊不知这些习惯都会加重情绪问题发生并导致其恶性循环。

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和坚持运动和锻炼,不仅有利于强身健体,更是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方面,运动是很好的排解情绪的一种方式。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对保持健康的身心都是非常的有利的,运动可以使身体处于一种最佳的生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在运动中保持一颗年轻而有活力的心态。

另一方面,运动促进和保持身体的健康的同时,让大脑思维活跃而敏捷,不仅能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临床研究也显示对改善日常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的帮助。

当然,我也想提醒很多朋友,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所以习惯的改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刚开始尝试改变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但是只要知道不断的尝试改变,积极给予自己鼓励,给自己足够的动力和毅力,总是可以改变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状态。

积极的自我暗示,用你的微笑去融化全世界

古老的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曾提出人们对情绪的体验是来源于生理唤醒,举例来说便是,高兴来源于微笑,伤心来源于哭泣。虽然这个理论并未将认知的因素引入到对情绪的理解中,后人也对其进行了很多的修正。但是这个情绪理论也恰如其分的告诉了我们,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微笑,对于我们自身情绪体验的影响。

说到暗示,这是很多心灵鸡汤灌输的一个概念,人是唯一能接受自我暗示的物种,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的去强调自我暗示在自身激励中所起到的作用。

但是积极的自我暗示,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身的情绪体验,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进而让心情的体验有良好的循环。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磁场,当你带着温暖,快乐,幸福的磁场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这样磁场吸引力是肯定会被身边的人感受到的;而你也会吸引着与你有相同磁场的人们。同样,悲伤,愤怒,哀怨的磁场也一样,试想,生活中每天面对的都是愁眉苦脸的同事,每天下班还要面对抱怨人生的家人,出门遇见因小事而破口大骂的路人,这样的环境下你是否也很难让自己开心起来。

社交的过程中,从他人的情绪中往往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当你在散播快乐因子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会接受到你的讯息,因此,我们应该让快乐心情传递到所到的每一处,共建快乐和谐的社交空间!

快乐是选择生活的一种态度! 如果你想快乐,你可以做到!

心理学家在一个人的改变的过程中,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改变需要源自自身的努力和内心想要改变的动力。

不管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什么,请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请一定选择快乐的生活态度,拥有和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The End---
文/栩栩
图/Pixaba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