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有什么深仇大恨,现在的儿女为什么越来越厌烦老人?

如题所述

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是的确存在!

我认为,这种现象折射的是传统文化和家庭道德观念,和现代法律和价值观的扭曲和误解。

从传统上说,中华民族宣扬“孝”道,即子女应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善待老人。而传统上,为人父母者,即使老了,也是全心全意为子女。

然而,这些年,随着法律普及,很多老人意识到子女赡养自己是义务。大部分老人,还是遵从传统观念的,他们为子女站好最后一岗,帮助子女抚养第三代,力所能及减轻子女的负担。这样的老人,绝大多数都能得到子女感恩和善待。但是,其中有些老人,则认为自己接受子女赡养是法律给予其的权力,漠视传统观念,甚至变成了“啃小”一族。这样的老人,自然遭到子女的嫌弃。

有个案子,说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拉上记者,说她的子女不愿意赡养她。记者了解下来,真实情况是,她的一双儿女,给了她10万作为一年的生活费用。结果,她仅仅几个月就把钱花光了。她女儿控诉她,一件衣服就四五千,而女儿自己买衣服从来不超过二百。女人花光了钱后,说自己没钱吃饭,要儿子女儿继续给钱,遭到了儿女拒绝。女人为了要钱,居然跑去女儿家,诅咒女儿一家早死。跑去儿子公司大吵大闹,还泼粪。最后,在记者调解下,儿女同意每月给她4000元生活费。女人看暂时解决了吃饭问题,也就离开了。

我根据周围接触到的案例,总结了以下几种容易遭到子女嫌弃的问题:

第一,经济上和生活上不独立

这种不独立,并非客观条件限制(例如:经济收入少或者身体疾病不能自理),而是老人主观上的不作为和依赖。这种老人,就是典型的“啃小”。我接触过几位这样的老人。他们说的话让我不能接受但是又哑口无言!他们说,子女赡养年老的父母,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他们必须赡养我,否则我就去告他们。事实上,法律尚的确有这样的条文。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权力无限放大了,觉得自己的一切要求,不管有理还是无理,子女都应该满足。

这样的老人,就会让子女觉得过分自私,从而遭到子女的嫌弃。

第二,不辨好坏,偏心眼

有些老人省吃俭用,最终把积蓄都给了子女,结果还遭到嫌弃。其实,这里很大的问题是,老人在处理自己财产时,不是被某些子女的花言巧语蒙骗,就是偏心眼。这种老人遭到子女嫌弃也完全就是自己的问题。

第三,管的太宽

还有的老人,总以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喜欢管头管脚,甚至插手子女的私生活。

其实,老人岁数大了,要懂得放手和服老,要学会退居二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如果,子女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中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像捧王子公主一样,过分溺爱子女,而不给予适当的教育,子女只知享受,只懂索取。这样的子女,长大后,并不知感恩戴德,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欲望,他们就会不满,甚至怀恨在心。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天经地义!

有双方的原因。父母方面有一部分从小溺爱孩子,全身心付出,教育不到位。孩子方面,习惯性索取,没有感恩之心。在父母步入老年之后,孩子依然如故,开始厌烦老人。如果老人还爱唠叨,就更让孩子厌烦,关系很僵。

这,因人而异:有的老人,较富有、观念前瞻不俗套,很有文化低蕴,干净利落,自省自律,轻易不麻烦任何人,当然包括自己的儿女,这样的老人、儿女们特受欢迎。可,也有许多老人,以老卖老,总是以训道主的架势、去看待儿女,他们的口头语总是挂在嘴边: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们喝过的水还多。无知无识,观念落后,不修边幅,凡事求稳不求创。这种老人待孙子、孙女,不但待不好,还误了前程,长大后怕事、胆小、窜目寸光,无任何培养前途。

我看这个问题说的有点问题吧?现在的儿女越来越厌烦老人的人有,但是,不是普遍现象。那些有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人,有几个不是孝敬父母的。而经常听到或者看到的不孝之人,几乎都是生活在 社会 低层的人,受 社会 大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当下,他们

压力山大,越穷越觉得自己是生不逢时,得不到父母帮衬,等父母年老多病时反而成了累赘。现在人们的三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儿女们生活在这个认钱不认人的时代,个个活得自私自利。反观年迈的父母他们这一代人,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思进取跟不上时代日新月异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成了儿女们前进的绊脚石,久而久之厌烦情绪暴露无遗。

讨厌老人的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的原因,嫌弃父母没有钱,没有本事,给不了自己的物质上的满足,嫌老人啰嗦,不愿意和老人沟通有代沟,心里总有一个别人的父母,有本事,可以给儿女工作上的帮助,经济实力强,给儿女买房买车和物质上丰厚的馈赠。可能有些父母在对给儿女的物质分配时,儿女觉得厚此薄彼,时间长了积怨越来越深,还有就像我的邻居家,兄弟姐妹五个,老大条件好些,每次父母生病,盖房都是老大出钱出力,其余弟妹的都不管,小的弟妹们结婚都是老大出钱,按说这个老大人好吧,可是却把这么一家人给惯的碗米恩,升米恨,稍有没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就怨恨老大,老大实在很心寒,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天气里离家走了有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管这群白脸狼了。所谓的恨就这些那些执念造成的了。这些那些物质上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表面看是子女的问题,深层根源还是父母在子女小时的早期教育上,有缺憾,或有自己的言行出偏差。教育的缺失和子女在走向 社会 后环境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品行走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也!

人类延续至今已有几百万年,父母爱子女,甘愿为子女付出一切,子女感恩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原则。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血脉相通,父母与子女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至于现在儿女为什么越来越厌烦老人,主要原因有两点:

1、厌烦父母唠叨

现在大多数儿比较缺乏耐心,逆反心理也很强,大部分儿女都会厌烦父母唠叨。在相处过程中,父母对儿女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有很多地方不认同,因此经常出现反反复复的唠叨。


唠叨多了,儿女就会觉得不耐烦,厌世父母啰嗦。儿女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是需要呵护。父母唠叨是为了使儿女变得更好,距成功更近,离灾难更远。对于厌烦唠叨做儿女的总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其实父母何尝也不是希望得到儿女的理解呢?可怜天下父母心!


2、厌烦父母麻烦

现在很多儿女习对于父母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变成了习惯,父母变老,行动不方便,便开始厌烦他们,叫做一件事或喊多回一次家都显得不耐烦,总找各种理由去搪塞。


父母为儿女成长倾注了所有心血,他们对儿女的爱是无私付出,他们老时候,作为儿女应该给他们多点耐心和多一些关心。

客观的说,在这个拚爹的时代,我们这些当爹娘的没有让孩子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儿女们厌烦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加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挂在嘴上,一个劲儿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儿女小时少不更事,又不敢反抗,便只能从自身找原因,越找精神压力越大。

儿女们就是这样在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中长大了。突然有一天,儿女们忽然发现一个现实——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他们便会不由自主的用“别人家的孩子”的逻辑,推理出“别人家的爹妈”.......

再加上儿女们在升学找工作等等方面遭逢到的各种打击,使他们不由得对自己没有什么本事的父母产生出了一种厌烦的情绪。

伴随着父母不断的衰老和身体机能的减退,我们已从孩子心目中的强者变成了弱者。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

儿女岂能不烦?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

问题不成立吧,应该是一部分儿女和老人之间有些矛盾,也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吧!

首先老人把自己做好,毕竟老人的时代和年轻人的时代不同了。正如梭罗所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年人并没有什么十分重要的忠告可以赠送给年轻人"。最初觉得此话不妥,但后来想一想的确实是这样,比如我除了给儿子说"好好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之类的话,还能说什么呢?他的世界我完全不懂。所以他们的生活他们自己去体验吧,千万别去充当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做一个智慧老人。

其次,老年人如果经济情况比较好,那就再好不过了。老年人要独立,别太依赖年轻人,要理解年轻人,他们正式创业立业阶段,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天天来看老人,或打电话。老人别整天抱怨。如果身体允许,可以帮忙带带孙子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作为年轻人孝敬父母是应该的,这需要从小教育,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完全不管德育方面的教育,难怪会出现不管父母的不孝子女,所以德育教育很关键,要懂得"先做人,再做学问",这顺序不可颠倒。






现在的子女都是娇养,没有吃过什么苦,由于 社会 朝流的影响,只想过好日子,没有同情心,包容心,非常自私,不思回报,老人经济不好,跟不上消费,彼此关系就会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