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一部2005年在江西电视台播过的连续剧.

我记得是2005年,7月份在江西电视台播的,因为那时我刚好高考完,
故事情节讲的是: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有二兄弟,他们都很会学习,因为家庭实在太困难.只能供一个人读书,弟弟在高考的时候故意....导致他还考上大学,而哥哥则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为了供哥哥上大学,在家庭实在没钱的时候,父亲背着所有人去卖血,而在大学上学的哥哥却整天在学校里玩,成绩大部分不及格,背着家人乱花钱,在一次他向家里人要钱的时候,他的家人来到他的家校来看他,结果却发现他正在和富家的同学们在游泳池里聊天,说他家里怎么有钱,怎么富有,.......
最后是父亲因得了好像是什么病死了,他才终于醒了,.....可是后悔莫及了.故事情节大慨是这样的

  电视剧名称为《父子》

  父亲的血[原创]

  从针筒中抽出的是父亲的血
  换来的钱共儿子上大学
  每一封从山那头来的信
  都是父亲的血啊
  血,殷红
  “我的父亲是包工头
  他有很多钱”
  在迪厅的挥霍都是在抽父亲的血
  血,暗红
  在五张抽血证中,只有一个名字是真实的
  八万人民币是父亲的血
  摇头晃脑的儿子,你是否知道你在吸你父亲的血?
  血,终于黑了。
  因为父亲得了尿毒症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父子》

  卖血老汉和他的儿子

  张军

  新闻背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用一周时间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靠卖血供
  子上大学的父亲,在为儿子提供了6万多元钱的学费(其中4万多元为卖血所得
  )之后,却突然发现,儿子根本没有用这些钱支付学费,并且已经因为荒废学业
  而退学离校,不知去向
  这是一次没见到主人公的采访,其实当逐渐了解了整个事件的轮廓时,那个
  一直被我们寻找的核心人物本身已经不再重要了。一种现代社会的情绪,一种缄
  默着扩散的价值判断,一种被某些新思潮袭击的传统观念,成为报道中极力要捋
  清的一个脉络。
  去过中国大西北的人,干燥的黄土一定是记忆中的底色。甘、青交界民和县
  连绵不断的黄土山沟,对于战争时代的人们是个天然的避难所。顺老汉在这山里
  生活了50年,他的前辈们当年逃到这里,求生的信念让他们在这个干旱得几成不
  毛之地的地方生起炊烟,垦荒、扎根、繁衍后人。地理环境的恶劣带来的不仅是
  他们想要的安全感,还有天然的贫困,这种因地域而相对固定下来的命运在当今
  中国依然普遍。
  小良离家到西安上大学时,所有的用度都能换算成曾经流淌在顺老汉身上的
  红色粘稠液体
  小良70年代末出生在这里,他是顺老汉的大儿子。黄土地上的阳光和风沙腌
  制出他们的黝黑皮肤,还有像皮肤颜色的脾性。发生在这两父子之间的故事也是
  许多中国家庭父子关系的缩影——家庭暴力、亲情、冲突。
  我所能了解到的小良从小学习很好,三个亲兄弟中只有他最终考上大学,以
  最体面的方式跳出了养育了他却又让他惧怕的黄土山。在小良眼里,父亲顺老汉
  是个暴躁的人,频繁的痛打曾经多次让小良的心里升起仇恨。而同时,老汉以出
  卖体内鲜血的方式表达着对儿子的期盼和父爱。高中的学费、大学的学费、吃的
  住的,小良离家到西安上大学时,所有的用度都能换算成曾经流淌在顺老汉身上
  的红色粘稠液体。
  “卖”血,在甘、青交界的一些乡村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
  解放初。村民赖守成已经年过七旬,他至今保留着青海省卫生厅20年前发给他的
  义务献血先进个人的证书。赖守成说,50年代国家号召义务献血,他是村里成百
  上千个献血村民中的第一个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年年坚持,直到过了献血年龄才
  停下来。因为这件事,他在村里成了名人。“那时候根本不是为了钱,也没啥钱
  ,就是国家需要么,最近这些年就变了么。”赖守成回忆说。
  “血霸”的出现,直接将血和钱联系在了一起,剔除了其间的种种精神因素
  。“血霸”通常和采血站、医院采血点有密切关系,这些关系能给卖血的人提供
  便利,随时可以卖血,“血霸”从中抽取可观利益。不知从何时起,村民们将卖
  血列入家庭相对固定的经济来源之一,这使卖血者和“血霸”之间的关系变得更
  加紧密。国家1998年10月施行的《献血法》以及卫生部门的文件,禁止有偿献血
  ,规定献血周期,同时严格限制离开户口所在地跨区域献血。但这并没有阻止村
  民用假身份证、借献血证,通过“血霸”尽可能多地增加卖血次数。他们用各种
  手段,漠视国家的法规和自己的生命。什么是健康?村民们有自己麻木而实际的
  认识,“赖守成一辈子卖血,也70多了,身体好着哩。”当地的乡党委书记李福
  平说,政府想方设法遏制非法卖血行为,“县里乡里把科学卫生知识也都宣传着
  哩,效果不大”。丙型肝炎等传染疾病已经在卖血者中间悄悄蔓延,一些人因此
  离开了卖血者的队伍,而另一些新人又加入进来。卖血者常以家庭为单位,18岁
  的年青人第一次卖血象是他们的“成年仪式”。
  从外表看不出频繁卖血给顺老汉造成的直接伤害,但他自己承认有时头晕,
  行动迟缓。“一共6万多块钱。”谈到卖血供子读书,顺老汉说话声调突然显得
  高而响亮。对儿子上大学的帐目,他有着清楚地记录:“其中4.3万元是卖血的
  钱,最多时一天卖三次血浆。”老汉保存着小良每次向家里要钱的信件。为了儿
  子读大学,家里省下除了吃饭的几乎所有花销。顺老汉身上紧巴巴的中山装,是
  亲戚送的,也是他唯一一件出门的衣服,穿了五年。
  去向不明的小良也给家里来过一封信,信里有个帐号——还是向一贫如洗的
  父亲要钱
  2002年4月8日,我在顺老汉家里坐了整整一下午。在这之前,为了这一下午
  谈话,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已经在这极易让人烦燥的荒山沟里的坑坑洼洼的土路上
  ,开车走了三天。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贫困的村庄,政府给的大量补贴,已经
  可以保证不饿肚子。但村民其他的开支只能靠卖血和打工。顺老汉的老伴40多岁
  ,可满脸的皱纹和病容使她衰老得像上年纪的老人。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在家。
  除了小良,另两个都还没过20岁,就已过着四处打工的生活。在家的儿子是老二
  ,刚刚从甘肃酒泉打工归来,将挣来的钱给父母买了两件衣服。他不愿意将现金
  拿回家,不愿意看着老人像往常一样将这笔舍不得用的钱再次寄给他那个只有一
  个邮政储蓄的帐号与家里维持着联系的大哥。这个沉默、羞怯的青年,不愿谈他
  大哥小良的任何事,眼睛里充满埋怨。
  小良1997年到西安上大学后,花费比周围的同学高得多。同宿舍的人说,他
  迷恋上网,有时给网友打电话,一张一百元的磁卡一次用光。在同学眼里,小良
  的举动像是生在一个境况很好的家里的“少爷”,小良自己跟别人也说,自己的
  父亲是做生意的,有钱!
  至今让我难以判断的是,小良难道怀着一种幼稚的叛逆心理,要通过报复自
  己来报复对他施以暴力的父亲?能够想像得出,走出深山的小良遭遇着全新的世
  界。西安的现代城市生活与小良在家时的贫困农村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差
  带来的压力对他的心理冲击,改变着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更看重经济实力和
  地位的社会实际,使他因家庭环境产生的自卑心理演变成畸形的自尊行为。这种
  行为在我们的追踪报道过程中,从社会的角落里被展现出来,由一个模糊的影子
  扩展成一个数目可观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生存方式在何建明的《落泪是金》一书
  中能找到种种细节。
  小良的例外之处是他的失败,虽然我希望说是暂时的失败,包括家人、社会
  对他行为的埋怨、同情、斥责。学业荒废,没有毕业,西安学校方面回答得更为
  干脆,“退学”,而家中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落魄的小良来到北京,想一边工作
  ,一边再次寻找学习的机会,而来北京的原因大半是他的女友正在北京读书。
  2001年小良离开西安后,家里失去他的确切消息。老汉每周都要步行3个小
  时,去县城边上的公用电话打一次小良留给家里的那个永远关机的手机号码。小
  良也给家里来过一封信,信里有个帐号,还是要钱。
  “住哪里?过得怎样?”像所有的父母一样,顺老汉和老伴一切的盼望,说
  出口的只剩下这两句话。我至今难以忘记4月8日夜里,离开顺老汉家时,老人颤
  危危地从墙上的玻璃相框里抠出一张小良的照片递给我:“找到他让他来个信。
  ”
  照片是老汉和儿子的合影——刚刚下过雨的西安火车站前,一老一少没有表
  情地站在潮湿的地面上。那是小良上大学期间,老汉去西安看儿子临走时照的唯
  一合影。
  找到小良的下落很容易。寻找过程属于再简单不过的直线,他的同学——他
  的女友——小良本人。虽然仍漂在北京的小良不愿意直接面对放弃媒体身份的记
  者,但还是通过电话、互联网保持着坦率的交谈,交谈的内容被有选择地用在我
  们的节目中。
  在法律因素之外,当媒体面对他人的失败、痛苦、命运时,应该如何的谨慎
  和宽容?
  关于小良现象的报道持续了一周,这在《新闻纵横》节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
  次为一个选题用去如此多的笔墨。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我们始终淡化着小良个人
  的得失,着力探讨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根源。小良和顺老汉
  只是一个符号,并不是真实姓名,也没有详细的地址。因小良的要求,也没有直
  接播出他的声音。而这一切正如我们在节目里的编辑独白中写到的那样,策划这
  组报道时并没有想到顺老汉和小良的故事会引起社会各界如此热切的关注,于是
  极力避免使这样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演绎成一次庸俗的炒作,我们努力把整个报道
  变成一个寻找善良温情、传统美德,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让我
  们实践了在法律因素之外,当媒体面对他人的失败、痛苦、命运时,应该如何的
  谨慎和宽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6
2005江西数学高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