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如题所述

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
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
焦虑症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有些人在冬天门短夜长时,会变得比较忧郁。忧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
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以中年早期较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
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扰乱。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忧郁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
而有些些患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症可能由此而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0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

焦虑症

焦虑,实质上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恐惧。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焦虑和抑郁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慢性焦虑症可继发抑郁,慢性抑郁症可继发焦虑。

在等级制诊断系统中,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则无须排除焦虑症,鉴别时完全不必考虑以何者为主而定。所以,即使焦虑比

抑郁严重,只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医生还是会诊断为抑郁症。

人处于焦虑情绪之下,也会有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头昏、心慌、疲倦感等症状,与抑郁症的病症相同。但是不同的是,焦虑症患者的食欲不振是因为焦虑情绪引起,心里烦躁没胃口,还不会达到有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严重厌食、拒绝进食的地步;焦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为主,睡前想很多事情,半天都睡不着,而抑郁有可能出现早醒和嗜睡,有些则以过多的睡眠来逃避正常生活。

焦虑症患者人际交往一般没什么问题,与朋友家人的关系正常,但有突然的事件和活动发生时会感到焦急和恐惧;抑郁症患者多不与人交往,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重度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严重而明显。

焦虑症患者可能因为总是提心吊胆、着急担心而坐卧不宁,虽然也会对将来做悲观预期,但更多是不希望、害怕那些坏事情发生,为如何“以防万一”而焦虑;抑郁症患者比较“懒”表现出对自己和他人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不是出于“预防心理”,而是一种悲观的断定,并很少为之采取什么“预防措施”另外,焦虑症患者的惊恐发作,是抑郁症患者没有的症状。

抑郁症

(1)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生物胺不足导致的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疾病,总的临床表现为心理活动阻抑、功能低下、迟缓不敏,体力、精力、脑力全面性下降焦虑症是脑功能警觉性增高的心理疾病,临床总的特点是惊恐、紧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导致患者

焦虑不安。如果用一种简短通俗的语言来比拟的话,即,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和紧张是惊恐向上的。

(2)典型抑郁症患者具有“懒、呆、变、忧、虑”的特征,并有顽固性失眠和躯体不适;典型焦虑症患者具有“不宁、不适、不安”的特征--莫名其妙地紧张不宁、全身不适和精神性不安,可资鉴别。

(3)心理测定:SCL-90、SDS和其他临床评定表,都提示抑郁症表现是抑郁分值明显高于焦虑分值;焦虑症则焦虑分值大于抑郁分值。

(4)年龄分布:抑郁症见于全人群患病,多发于25~35岁的青年群,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居次。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焦虑症以中青年患者居多。

(5)治疗原则:抑郁症以抗郁剂为主体药物,抗焦虑剂和助眠剂起辅助作用;焦虑症以抗焦虑剂作为主体药物,抗郁剂起辅助作用。

(5)治疗原则:抑郁症以抗郁剂为主体药物,抗焦虑剂和助眠剂起辅助作用;焦虑症以抗焦虑剂作为主体药物,抗郁剂起辅助作用。

(6)除非难治性抑郁症,一般的抑郁症首次发作可以自行缓解,抗郁治疗疗效超过90%。有一定复发倾向的,再治疗康复率很高,一般无精神残病后患病。焦虑症治疗后有些人可以短期恢复,症状消除速度很快,但是部分患者病情迟迟不能完全恢复,需要长期小剂量维持用药,尤其是中老年期焦虑症患者。

以上就是关于焦虑症和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第2个回答  2022-06-14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导语: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本文是我整理的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区别,欢迎阅读。

  一、焦虑症

  1、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2、焦虑症的表现症状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惊恐障碍)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抑郁症

  1、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抑郁症的变现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三、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合并存在

  1、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

  2、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3、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4、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5、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四、焦虑症和抑郁症间的密切关系 焦虑症和抑郁症尽管症状、表现、病程有很多不同,但具体到某人,症状常交错出现。表现在:

  (1 )病因相近,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症状表现有区别,但都属于神经官能症。

  (2)发病基础相似。具有相同人格特征,都没有躯体器质性病变。 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3)抑郁症者常伴焦虑表现,反过来焦虑症者大多数内心有明显抑郁。 因此,针对青少年可将两者合并,通称“焦虑一抑郁综合征”。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对焦虑症也有效,反之亦然。只有两者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治愈才有希望。不过,如要着手防治,尽可能分清什么是原发的,什么是继发的很重要。焦虑症以治疗焦虑表现为主,抑郁症应围绕抑郁症状治疗。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