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儿童“偏执”人格呢?

如题所述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儿童成长第一个环境,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中占主导的基调和感受对儿童的人格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家庭中的情感如果和谐,儿童就会感到友爱、被人接受、受到欣赏,他就能感到安全,慢慢地,儿童也就学会对别人报以友爱的态度,会欣赏别人,有容纳别人的胸怀、活泼外向、自尊、自立、较受朋友尊重、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反之,在充满争吵、压抑的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儿童,感受较多的是压制、斗争和忽视,无法从家庭中得到爱抚、温暖和安全感,这样的儿童成年之后,所形成的性格大多是对人对事的冷漠,对社会的仇视,甚至产生厌世、愤世嫉俗等心理障碍。
  (2)完善父母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高一级的“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自我社会化的产物。“超我基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童年期的影响,即父母对他的抚养、教育的影响,和他对父母的依赖的影响”。③可见,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会作为父母的继任者,以同样的方式塑造超我。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建立恰当的亲子关系。弗洛伊德以性欲论为基础,把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在第三个时期即性器官期(3~5岁),童年早期的性欲达到顶点并临近终结。男孩进入“伊狄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阶段,女孩进入了“爱烈屈拉情结”即“恋父情结”,这两种情结都是儿童对父母中的异性一方产生强烈的依恋感,而对父母中同性的一方表示强烈的嫉妒或厌恶感。父母亲不可对异性的孩子过渡的溺爱,防止他们形成对异性父母的依恋,影响以后的社会交往。同时也不可太严厉,因为人们最初的性别角色意识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对于男孩来说,从“恋母情结”中挣脱开,并从父亲那里学习男性角色,对于女孩来说,从“恋父情结”中挣脱出来,从母亲那里习得女性角色,这是以后分别形成男性品质和女性品质的必要前提。所以,父母亲与儿童的融洽相处,并进行有意识地关注和引导,使儿童形成正常的人格,防止儿童形成“偏执型人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