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线的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观测线的名词解释:观测线又称导线,是模型观测线的碳标记杆沿牙冠轴面及硬软组织的最突点逐渐移动所画出的连线。

只有当碳标记杆与牙齿自身长轴,平行时,沿牙冠轴面最突点逐渐移动画出的观测线才能与牙齿解剖外 形高点线重合,它只有1条。当牙冠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时,观测线的位 置也会随之改变,这样的观测线可以有很多条。所以,观测线并非基牙的解剖外形高点线,而是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变的连线。

当模型上基牙的牙冠长轴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时,转动分析杆绕牙冠轴面一周,此时绘出的牙冠轴面最高突度的连线称之为观测线,又名导线。

此时分析杆就代表义齿就位方向。在观测线的方为非倒凹区;在观测线的龈方为倒凹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牙冠的倒凹区与非倒凹区随着观测线改变而变化,无论在哪一种观测线,卡环的坚硬部分都应放在非倒凹区,而卡环的弹性部分应进入倒凹,才能发挥卡环的稳定、支持、固位的作用。临床上,进行卡环设计时,可根据情况将模型做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倾斜,所画的观测线就有无数条,但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

Ⅰ型观测线:近缺牙区的倒凹区小,非倒凹区大;而远缺牙区的倒凹区大,非倒凹区小。

Ⅱ型观测线:与Ⅰ型观测线相反,近缺牙区的倒凹区大,而非倒凹区小。

Ⅲ型观测线:观测线在近缺牙区或远离缺牙区均离面近,离龈方远,故倒凹区均大,非倒凹区均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