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1、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语境文化:内隐,含蓄、暗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应很少外露、圈内外有别、人际关系紧密、高承诺、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2、低语境文化:外显,明了、明码信息、较多的言语编码、反应外露、圈内外灵活、人际关系不密切、低承诺、时间高度组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信息的传递和编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者所处的具体情景,显性清晰的编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的提示较为敏感。

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通过显性直白的编码承载,隐性的环境传递出相应的信息和情景,暗示的信息较少。

也就是说,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双方,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交流。不过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这两种类型的交际类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存在。

扩展资料:

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最早在1976年在《超越文化》中提出。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指出了任何交际的双方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关系环境、具体的交流情景的影响,拓宽了人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

霍尔认为考察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不能回避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将语境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性的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世界每一刻都处在变化当中,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低语境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交流的趋势,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应该先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了解高低语境的文化差异,克服高语境的交流障碍,从高语境逐渐转变为低语境。这样,才能达到高、低语境下,不同交际习惯的“异源合流”,提高中国的外交效率,促进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语境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语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